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3月10日 16:48 中国证券报 我要评论
集聚本身并不必然导致地区间差距扩大,关键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出了问题,才使得中国的经济集聚看上去成了地区间差距扩大的罪魁祸首。根据世界银行的结论,越发达的国家,经济集聚的程度越高。
中国是要去限制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还是通过土地和户籍制度的改革来顺应企业和劳动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集聚趋势?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证研究的结果都告诉我们,应该选择后者。
最近,有被采访的农民工说了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有人认为小城镇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最好归宿,可贫困地区的城镇发展缓慢,就业门路窄,不能就业,何谈安家。”
可见,即使将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放在中小城镇,但绝大多数的农民工还是会选择去沿海地区的大中型城市打工。道理很简单,人往高处走,哪里有就业,哪里收入更高,人就往哪里去。既然如此,何不让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与农民工追求更好生活的方向一致起来?近几年,随着内地和农村的条件越来越好,的确有更多的农民不愿意出远门打工,甚至有一部分农民工返乡,重新做回农民。但这都不是大势所趋。
最近,中国又出现了新一轮的劳工荒,“重灾区”还是沿海地区。很多人认为,既然沿海地区劳工荒了,那么,把工厂往内地搬就可以了。对于一部分企业,这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但从接近国内外市场的角度来说,大量企业还是会愿意选址在沿海,这可以节省运费,可以发挥产业集群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至于接下来沿海地区是不是有空间来提高工资逐渐吸引农民工,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有数据表明,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的集聚程度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在中国的现阶段,一种做法是将内地的农民放在内地的中小城镇,另一种做法是让他们更多地进入沿海的大中城市,哪种做法更有利于提高收入和增加内需?这个问题,估计每个农民工都能回答。
有一种说法,担心大城市对人口的承载力。中国现在最怕的就是,一些大城市以“承载力”为理由,即使对那些长期生活和工作在当地的外来人口,也严卡户籍,真实的原因,只是不想让外来人口分享本地的公共资源。其实,人口的承载力是个动态的概念。给定既有的交通、用水、土地等各方面条件,一下子将大城市的人口增加一倍,当然会遇到承载力的问题。但如果人口增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那么,交通、用水等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土地利用也可以更为集约。想想东京吧,东京都连同周围的一些县市共同组成的东京圈已经承载了3500万人口。东京圈的面积略大于上海加上苏州,而上海加苏州的常住人口总量目前仅为2600万左右。从长期来看,有什么理由认为中国东南沿海大都市圈的人口承载力不如东京圈呢?相反,现在很多内地的城市也在做大规模,但我发现,越是往内地,城市面积的扩张越是与非农业人口的增长脱节。事实上,如果做横向比较,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对人口的承载力要远高于其他地区。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