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转变·中国行 厉以宁:推动城乡一体化有助于经济转型

2010年05月08日 15:37  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 我要评论

5月8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与长安镇政府领导及企业家对话

    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消息:(记者任威风、刘慧)2010年5月8日下午14:30,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办的“新转变•中国行——珠三角经济发展问策会”在广东东莞举行。经济学家厉以宁出席本次问策会并给出宝贵建言,以下是他的发言实录:

    厉以宁:各位,我要讲的题目是“广东经济转型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冲击对我们的经验教训。

    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就已经提出了,为什么推行得相当缓慢,为什么到2008年国际金融风暴冲击以后,我们才感到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是经济转型的主体,在经济增长因为缺乏对国际形势和发展前景的充分了解,所以认为现在的日子很好过,就没有必要进行转型,耽误了时间。尤其是广东一些有出口倾向,有出口导向的企业来说,他们认为依靠低成本的劳动力和对资源的大量使用,能够使自己的产品继续保持销路。一旦国际金融危机来了,市场萎缩了,这时候要想升级、想结构调整就困难了。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尽管广东省委在2008年和2009年一再强调要腾笼换鸟,方向是对的,但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谁又懂得这一方针的正确呢?而且在企业困难的时候,为了避免失业的大量增长,地方上也感到力不从心。所以我们看到很清楚,要经济转型不但要认识到它的重要性,而且要选择推行转型的最佳时机。现在经济回升了,市场开展活跃了,应该说正是推进经济转型的最佳时机。

    第二个问题,广东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的紧迫性。

    我们要看一下当前国内的情况,在国内三个最重要的增长极当中,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都在迅速地推行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长三角的江苏,环渤海区的天津滨海新区已经走到了前面,我们不抓紧推进经济转型对广东是不利的,在经济转型方面广东一定要有紧迫感,留给广东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010年春季,广东出现了招民工难的问题,这说明两点。第一点,外出农民已经不同于80年代初期和中期所出来的那批农民,当时他们只考虑收入,只要城里打工的收入比农村收入多,他们就愿意在城里打工。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一代农民工考虑的是成本和收益的对比,他们不只是考虑在城市打工的收入,他们也重视到成本,大家意识到成本已经越来越高。为什么?离家出走这就是最大的成本,离开妻子儿女他们怎么生活,怎么照顾,这也是成本。所有这些,他们选择的是就近打工,何必到珠三角来呢?所以,这种情况下表明了情况正在变化。另外一点,如果出来打工,而技术水平又达不到广东企业的要求,同样广东这边也不需要他。因此可以看出,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尤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经济转型有两个含义,一个含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产业升级、自主创新、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道路。另一个含义是劳动力素质必须提高,劳动力素质不提高,那对于广东省经济转型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不但企业需要转型,产业升级也需要转型,如果我们只看到企业的转型,没有看到产业的转型,那经济转型也是不成功的。

    第三个问题,让广东的优势在经济转型中发挥出来。

    广东有什么优势呢?总共有四个优势,一个是区位优势,第二是科学技术人才的优势,第三个优势是社会资源优势,社会资源也就是社会关系。广东当初起来依靠的是香港、澳门和广大海外的华人、华侨,这是广东巨大的社会资源,广东利用了这一社会资源,经济快速起飞了。第四是体制优势,如果体制优势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前面的这些优势也受到了限制。所以,今天要认识一点,我们要进一步开放,没有体制上的创新,你怎么来进一步开放?我们要做到香港、澳门经济跟我们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体制还停留在原来的地方怎么行?特别重要的是,一定要考虑到民营经济的发展是广东历来发展的主要依托,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这就是广东的优势,广东在体制上的优势,我们应该看到这样一点。在民营经济方面,能够解决到我们在经济当中的主要问题,广东在经济转型当中要关掉一些小厂、小矿,关掉造成污染的企业,人到哪里去呢?外省的可以回去,广东的怎么办?要靠民营经济,投资于大型基础项目是有用的,投资这些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后劲是有用的。吸收劳动力还是要民营经济,如果每一个吸引一两个帮手,那劳动力就有地方吸收,这就是广东最大的优势——体制优势。有了体制优势,区位优势、人才优势出来了,社会资源优势也可以利用得更好。

    第四个问题,城镇化给广东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

    在整个广东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看到城镇化是主流,城镇化本身就是就是结构调整。今后十年,如果我们全国来说,现在我们城镇化率是46%,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十年之后我们的城镇化可以达到56%。56%意味着什么?就是说我们有一半以上的人已经是城镇化了。每年出来多少人呢?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提高,要出来一千多万人,这一千多万人包括老年人、包括未成年人,也包括青少年,如果进城的话,这是多大的商业机会啊?这么多人进城要盖房子,要拓宽马路,修学校、修医院,水电气、公共交通等等,这些都有巨大的商业机会。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讲,广东自己可以创造这么多劳动力,我们在城镇化过程中,实际上也就是消费因素对经济方向的增长,城里人总要工作,而留在农村的人因为人口少了,农村规模可以展开,农业产业化,城乡居民收入都可以提高,提高了以后就可以增加购买力。我们单靠投资拉动,单靠出口拉动都是不够的,扩大内需主要是扩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这为广东下一步的经济增长提供市场。

    第五个问题,这个问题是新问题,我第一次讲到,广东可以在单向城乡一体化转向双向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先走一步,做出试验。

    为什么这么提?应该说广东在城乡一体化方面的确是进展很快,我们在广东的中山市做了调查,广东中山市调查报告显示,中山市在城乡一体化走得相当快,当然和全国其他很多地方一样,都是比原来设想得快。重庆、成都是试验区,江苏的苏州、浙江的嘉兴、广东的中山也都走在前面,还有一些省。但不要忘记,城乡一体化是分两阶段的。第一个阶段是单向的城乡一体化,单向的城乡一体化是什么意思?就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的城乡一体化都是双方的城乡一体化,农村人向城市迁移,城市人根据自愿也可以到农村去生活,到农村去居住,也可以在农村进行投资。所以广东有可能在双响城乡一体化做出试验,双向的城乡一体化与单向的城乡一体化是不一样的。能够吸收大量就业靠什么?靠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是将来吸收劳动力的主要抓手,发达国家大学毕业生到哪里去?不是第二产业,而是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吸收的大学毕业生近70%,都到现代服务业了。如果是单向的城乡一体化,第三产业可以发展,但发展不大,因为停留在传统服务业的水平上。因为农民进城,本身的水平和本身所拥有资金的多少只能是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很重要的因素是靠双方的城乡一体化,双方的城乡一体化是当城里人到农村以后,到农村盖房,在农村办大规模的养殖场,这样对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就高了。只有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才能发展起来。第三产业的发展不是靠市场号召的,任何一个市场经济国家哪有靠政府号召第三产业发展,假如我们没有走双向的城乡一体化,广东不仅有助于经济的转型,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现在感到困难的问题。

    现在什么问题感到困难?农民住房的产权问题。为什么城市盖房子、买房子可以有产权,而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农村自己盖房子没有产权,这就是问题。农村的小产权房的问题,小产权房问题实际上迟早要解决,这应该在双向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逐渐解决是更为合理的。农村房子的抵押问题,在法国工业化过程中,当时农民进城,法国小农经济国家,他们建立了不动产抵押银行,你进城打工,把地基交出来,房子交出来,可以取得一笔贷款,什么时候还清钱就可以,如果不还清的话,法律把土地封存。这样农民进城不乱啊。所以我相信,广东假定一个县级市或者大一点的,取一个地级市做试验的话,我们在城乡一体化方面将走在前面做试验,这将对广东的经济转型有很大的好处,谢谢大家。

责编:庞帅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