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农]广西边民的生活变迁 (2010.3.2)

2010年03月02日 23:30  CCTV-聚焦三农 我要评论

进入[聚焦三农]>>

  

    据了解,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4700万,而今天我们要关注的这一贫困群体比较特殊——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越陆地边境上的百姓。他们肩负着哨兵的责任,在维护边境稳定工作中发挥了直接作用。虽然那里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来源少,但他们却世世代代坚守在那里。那么我国的扶贫工作如何能让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变呢?

    记者见到广西靖西县龙井村的龙若斌的时候,他正忙着给新房子安装窗户,这一排漂亮的二层楼就是他们几兄弟的家。

    龙若斌告诉记者,这些房子是政府帮忙盖的,一户一百多平米。二楼还有一个很大的阳台,可以用来晒稻谷。这是他们从来都没想到过的。

    能住进新房子一直是龙若斌的梦想,为了攒钱盖房,他长期在外面打工,三十三岁了,连媳妇还没有娶上。龙若斌说,现在住进了新房,他不愁找不到媳妇了。

    而邻近的那坡县水弄二组是个苗族村寨,13户村民同样告别了低矮的茅草屋,在政府帮助下,搬进了整齐的砖瓦房。现在他们点上了电灯,用上了沼气。为了表达对政府的谢意,几乎家家户户都把国旗高高挂起。记者来到村民陶建民的家,一进门他就兴冲冲地向记者介绍他家的新电器。

    水泥砖,石灰瓦,虽然略显简陋,却是村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因此,能住进新房,村民们特别开心。

    记者现在是在中越边境525号界碑旁边,水弄2组村的村民现在住上了砖瓦房,喝上干净的自来水,但是您却不知道他们过去的生活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组画面拍摄于2008年10月,当时的水弄二组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由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他们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改善居住条件。在这不到四十平米的小房子里,曾经住着4口人,房间里只有床铺和桌子这点简单的家具,甚至连炉灶都是简易的。房子基本是木制结构,昏暗的房间没有窗户,刮大风的时候,房子就摇晃得厉害。因此,每当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农长久都很头痛。

    而在在那坡县甲柳村,有的村民曾经就住在依山而建的茅草房里,这种房子就是顺着山势挖出一个土坑,支上几根粗木头,再把用竹片编成的篱笆围在四周,上面铺上草就成了他们的家。由于房子很矮,人们进进出出都不方便。

    在我国中越陆地边境的很多村寨,大多数村民就曾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记者现在是在广西靖西县新造村,这里距离中越边境只有不到6公里的距离。这种房子的墙壁是由树皮和竹片编制而成的。一楼住的是猪牛,二楼就是人的卧室和餐厅。

    那么现在村民们的生活怎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

    据了解,2008年,国家开展了广西边境地区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为边境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边境百姓脱贫致富及巩固边疆安定团结局面创造条件。茅危房改造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

    随着0-3公里基础设施改造的逐步推进,我国各级政府部门继续增加投入,将改造范围延伸到3-20公里。记者了解到,这次兴边富民行动总投资21亿元,共安排实施10类14053个建设项目,其中茅草房改造8162座,新修道路1064公里,90%以上自然屯通了屯级道路;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难问题;沼气入户率由21%上升到35%;实现了村村通电和通广播电视;改善了教学和学生的住宿条件。目前3—20公里的改造正在进行中。

    在这次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中,广大边民的居住问题得以解决。然而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村民们很难发展生产,即使能住进稳固的砖瓦房,想要改变贫困现状仍然十分困难。

    在广西的中越陆地边境上的靖西县、那坡县,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匮乏,农民人均只有几分耕地,人均年收入三四百元,在大山重重阻隔之下,连外出打工都变成一种奢望。

    由于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更加只能靠天吃饭。吴阿星一家四口人只有一亩土地。他们所居住的这座山属于典型的卡斯特地貌,土层很薄,蓄水能力差,因此只能种一点耐旱的玉米。亩产在300斤左右,仅够维持8个月。这种粗玉米面蒸的饭叫做面饭就是他们常年的主食。吴阿星告诉记者,在过去这种饭一年都吃不到头,到了粮食不够吃的时候,就要用野菜和玉米一起熬粥才能维持生计。

    为了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现在在政府的帮助下,吴阿星他们的情况已经较过去有了很大改观,吴阿星告诉记者,当地政府为了保障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的资助。

    虽然依靠政府的救济,村民们的温饱问题都得以解决,但是从产期发展来看,如果能搬迁到条件相对好一点的地方去,才能更好地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对此,当地政府也曾经做过尝试,但是很快村民们又搬回自己的村寨中。

    村民们所在的地方自然条件恶劣,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他们还是要护着祖国的大门。既然不能搬迁,在现有条件下,怎么才能提高他们自身的发展能力呢?当地的农业部门通过了解发现,由于这些边境百姓多年来一直过着相对封闭的生活,农业技能很差,有的人甚至不知农时节令,农业产出很低,经济发展十分缓慢。玉米是他们传统的种植作物,多种多收的思想已经根深地固。这一丛玉米就是他们去年种下的,记者发现,他们一兜玉米通常都要下五六颗种子。

    原来村民们单纯地认为,种下五颗种子,两颗种子产出的玉米用来喂牛,三颗种子产出的玉米用来自己吃。可是他们的愿望每年都没能实现过。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针对村民们落后的种植方式,当地农业部门每年到了下种的时候,都亲自来到他们中间进行指导。现在他们已经渐渐开始接受科学的种植方式了。

    2009年那坡县政府共投入一百余万,让3万多个陶建民和吴阿星这样的村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同时他们的交通、医疗、教育等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兴边富民行动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不仅让村民们在物质生活上有所改变,还带领他们发展产业,为村民实现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

    由于受地理条件的制约,光依靠粮食生产根本无法改变他们贫困的现状。如何能带动他们致富,彻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呢?通过仔细研究,当地政府部门决定采取因地致宜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产业扶贫。

    在靖西县议论屯,安宁乡政府的相关领导针对于当地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认为让村民种草养兔符合发展实际,就免费送给村民300只种兔让他们养殖,可没想到村民们却并不买帐。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民自家的粮食都刚够糊口,山上的植被覆盖也不丰富,村民们很担心养不好白白浪费精力。在政府领导的劝说下,村民们才勉为其难地把兔子收下,可是一个月后发生的事却是让人始料未及的。

    面对这种情况,乡政府的领导意识到,只有让他们看到效益,他们才能信服。因此多次组织他们到其它县市的养兔专业村参观学习,并且承诺,帮助他们找到销路,慢慢地,当地村民养兔的热情开始高涨。

    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各级政府部门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越边境的百姓能搬到新房子中过年,结束了在茅危房中居住的历史。2010年2月10日,记者从务院常务会议上了解到,我国扶贫工作将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未来10年,争取明显改善集中连片和特殊类型贫困地区的发展环境和条件,确保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逐步提高贫困人口健康生活水平和稳定发展能力。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