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读报 2010-04-29

2010年04月29日 09:05  CCTV-第一时间 我要评论

进入[第一时间]>>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欢迎第一时间听我读报。首先来看媒体速览。

    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的表彰大会上表示,要不断增加劳动者劳动报酬,实现体面劳动。今天《人民日报》的文章就说《体面劳动离不开合理报酬》只有不断增加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提高他们的幸福指数,才能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尊严。

    昨天,南京市房改办公布了南京第一起经适房违规申购案例。申购人通过提供虚假离婚手续,蒙混过关。今天的《新华社》就说,目前有关部门已经依法收回了房源。违规者在骗购了4年之后被查处,说明保障房监督机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昨天成都举行了缓解交通拥堵议案听证会。今天《新华每日电讯》说,这次议案的核心就是减、限、堵。减少一半的新车上牌,限制每天一半的入城时间,堵住大量外地车进城的欲望。对此有市民提出,缓解拥堵不该“一限了之”,还应探讨其他方法。

    新医改正按时间表一步步达成目标。今天的《科技日报》说,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国内医改仍面临四大待解难题:如何实现卫生资源公平和有效配置,如何考虑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及如何留住人才、如何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接下来咱们来看今天的话题。

    长沙的李国梁夫妇结婚十多年了,感情非常好,可最近却突然准备离婚。为什么呢?《新华社》说,夫妇俩最近想再买一套房,却赶上了新房产政策。买二套房不仅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也没有了优惠。于是李先生就想,先离婚,把房产都判给妻子,自己原来也没贷过款,名下也没房产,那购房当然就按首套房来看待了,等买了房,俩人再复婚。其实像李先生这么打算的人还不在少数,甚至有准备结婚的,都想延期了,要等双方都买了房再说。

    假离婚究竟能省下多少钱?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贷款50万元30年,按照首套房基准利率打8.5折来算,月供是3211.64元。如果按照第二套房贷款政策,即使能贷到50万元30年,其月供也要3884.68元,30年下来要多支出24万多元的利息。而去民政局办个离婚手续也就是几十元钱,单从经济学看来,这确实够吸引人的。

    为了买二套房,居然拿婚姻做起了文章,怎么听都不是滋味儿。

    而《深圳晚报》的记者还调查发现了二套房认定的另外一个难题:婚姻状况的真实性银行不敢担保。为什么呢?现在多数银行对申请贷款人的已有房产,都是以央行的征信系统为准的。这个系统是央行在地方商业银行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多年的累积,汇总而成的。但是由于民政局的婚姻信息没有和银行共享,所以即便婚姻状况是已婚,如果征信系统里没有配偶的相关信息,那银行只能默认这配偶名下没房产,按首套房来办了。

    针对央行征信系统信息不全,不能及时更新等问题,目前深圳很多银行在实际操作上,都采取了补充材料的办法。比如要求申请人出具户口本。不过,也有人对这种做法的可靠性表示怀疑。市民周先生就说,自己结婚多年,但户口本一直是集体户口,婚姻状况仍是未婚。对此,有银行表示,目前居民的婚姻状况的真实性认定的确存在漏洞,需要引起重视。

    好下面是读报留声机。

    劳动,改变中国,劳动,让三十而立的80后找到自己的位置。今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北京日报》把目光聚焦到在一群“80后”的身上。

    可是我比他还固执,横拦竖挡就是不同意开机。这是首钢首席作业长陈光说的。一次,机器上细微的摩擦引起了陈光注意,德国专家一检查,说机器没问题,开机运行吧。都说德国人固执,陈光也不差。他爬上机器顶部,最后在一个缝隙里,找到了一节圆珠笔芯粗细的小钢管。机器正常了,德国专家拍着陈光的肩一个劲儿地道谢。要知道强行开机的后果最小也要损失100万欧元。

    游人采蘑菇是玩,我采蘑菇可不好玩。这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王守宪说的。一到夏天,王守宪就盼着下雨。雨一停,他收拾好行装就往深山里一扎,实验室里的野生菌类种子都是他亲手挖回来的。有次采到的蘑菇书里记载是有毒不可食用,可当地老百姓却说能吃。为了弄清结果,王守宪就学了一把神农氏,自己尝了一下,结果是书本错了。

    年轻人都不迈这居委会的门了,居委会能不显得老气吗?这是北京崇文区安乐林社区居委会主任韩艳说的。10年前刚大学毕业的韩艳,主动申请到街道社区工作。她觉得居委会是社会的细胞,可年轻人工作忙,一些人嫌麻烦有事不愿上居委会就会产生隔膜。自己是年轻人好沟通,从居委会这样的基层也能开始事业。正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我也没别的招,就是用最笨的办法,坐公交车,跑超市、跑农贸市场,发动我认识的所有关系帮着卖玉米。这是北京平谷区梨羊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娟说的。有一年,村里种的甜玉米熟了,可本来联系好的经销商却变了卦。甜玉米只能新鲜时卖,陈娟急得嘴上直起水泡。可玉米最后还是在陈娟的“笨办法”下都卖出去了而且还让村里人挣了不少。好运气往往偏爱下苦功夫的人。

    看他的“小说”,我能了解他的想法和精神状态。说这话的是北京的精神科医生庞宇。庞宇接诊了一个病人,住院30年了,和庞宇年龄一样大。病人没事就写小说,然后请医生看。庞宇为了能了解病人,每次都不厌其烦得看,还常给他提些修改建议。在敬业这项评分上,刚到而立之年的这一代劳动者不会输给以前的任何一代人。

    欢迎回来。

    昨天我们说了住建部出台的经济适用房新规,《中国青年报》说,新规里面有这么一条,已经享受经济适用住房保障的家庭,再购买其他住房的,必须办理退出手续或补交相关价款取得完全产权。过去监管经适房,主要是严卡准入门槛,现在是同时注重完善退出机制。不过,新的规定也遇到了一些新的困惑。

    北京的李先生5年前住进了一套经适房,可是附近没什么学校,现在孩子要上学了,他最近正打算把这套房卖了,换购一套房子。问题是按照新规定,如果李先生再买其他住房,就要退先出目前的住房,给政府原价回购。李先生就觉得不公平,当初申购经适房的时后也没有这些规定。

    北京李先生的问题只是老经适房出现的问题之一,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陈国强就建议说,经适房新规应尽快出细则。高消费如何界定,新、老经适房是否该一视同仁这些问题都应该有个合理的说法。住建部的经适房新规大多是原则性内容,如果不尽快制定实施细则,恐难达到监管效果。

    而《北京青年报》也说,一些老的经适房小区,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时的政策并不健全。这些老经适房如果按照新办法执行会比较难。对此,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会综合考虑新、老经适房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政策。

    北京是全国较早实行经适房政策的地区,遇到的问题也很典型,我们也希望北京市将来出台的细则能够为其他地区提供一个可行的参考。

    来看下一个话题。

    接下来是精彩每天秀一起看天下。

    《新华社》报道,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海看世博会呢?有人就选择这个,国际邮轮美国的“钻石公主”号,如今她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靠港。
吴淞口国际邮轮码头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配套项目,乘坐10万吨级以上国际邮轮来上海的宾客,可在此换乘水上巴士直抵世博园区。

    握手只是人类的社交礼仪吗?英国《每日邮报》说,最近英国人史蒂夫就和它新认识的松鼠朋友握了回手,松鼠的眼神看起来十分友好。

    当时,史蒂夫把一颗榛子放在了手上,然后缓慢地靠近松鼠,没想到小松鼠也慢慢地把爪子伸了过来,于是成就了这张罕见的照片!

    这是什么?如果你的答案是海里的水母,那你就上当啦!这其实是机械水母,凭着巨大的触手和抽水喷水的运动方式,和真水母没啥两样。

    这3只机械企鹅在水族箱里盘旋着,时而上浮“呼吸新鲜空气”,之后又以一种非常优美的姿势一头扎到池底,简直能以假乱真!

    再来看《新华社》的这张照片,最近,西藏林芝地区波密县境内,一轮圆月高挂在雪山上,深邃的夜空,幽静的雪山,再加上这明亮的月亮,构成了这幅月照雪山的美景。

    这是安徽观众叶连根推荐的照片,在皖南泾县的“江南第一漂”,河道蜿蜒曲折,水流湍急,两岸层峦叠翠风光绮丽。在这里你可以体会“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古诗意境。

    不少当地人还保留着竹筏作为主要的交通方式,您看,这家人刚刚买回的一台电冰箱也需要靠竹筏来搬回家里。

    来看《大众摄影》推荐的照片,这是重庆观众刘永锋的作品《春》。悬垂的柳枝构成了诗一般的春天的旋律,画面上展翅飞翔的小鸟,就像一个鲜活跳动着的音符,演奏着春天的奏鸣曲。

    四川成都的观众杨建功推荐的照片,最近,成都街子古镇一位穿着古装留影的年轻女子无意闯入了镜头,美丽倩影与古镇融为一体。

    “爱生活 拍生活”征集观众照片

    “爱生活拍生活”,今天的幸运观众安徽的叶连根和重庆的刘永锋,我们将分别赠阅给他们一个季度的《中华遗产》和《大众健康》,谢谢大家的热情参与,也谢谢合作报刊的支持。

    欢迎回来,继续来看其他方面的内容。

    《羊城晚报》说,广州的梁先生12年前就考取了电工资格证,按规定要每两年审验一次。往年梁先生都能轻松通过。没想到今年的审验路却异常坎坷。本来梁先生按往年的程序去办理审验,可到了地方却被告知要网上报名还要拿张网上报名流程单。那就拿吧?没想到梁先生一登陆网站,怎么这页面总打不开啊,那赶紧打服务热线吧,居然也没人接。折腾好几天,网页终于打开了,可各种复杂的程序还是让梁先生看的眼花缭乱。结果到底也没报上名。网上报名,的确方便,可不是所有人都熟悉网络的,这现场报名该留还得留。

    上海世博园里有四十多外国国家馆。这些展馆,大多都是各国自己设计,中方施工建设,里面凝结着中国工人的汗水和智慧。《长江日报》就说,西班牙馆外形独特,就像是一个“藤条篮子”。可是当初西班牙人来到上海,只带了一个模型,连施工图纸都没有。这下可把负责施工的中建八局员工给难住了。为了解决建筑外墙的草编效果,施工人员找了大半年,才决定使用东南亚的藤条和山东的柳条做建筑材料。接下来的难题就是怎么给藤条上色,大伙最先想到的是上油漆,可是跟西班牙人一说,人家不干,说油漆不环保,更不是天然的。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水煮。这藤条在水里煮的时间长短,就会出现不同深浅的颜色。比如要浅咖色,就煮上5个小时、你要深咖色那就煮9个小时。看来咱们工人不光有力量,还有智慧。

    此正是:

    外国展馆中国特色,

    施工人员辛苦建设。

    力量智慧万事俱备,

    环保美观八方迎客。

    今天的读报就是这些内容,愿你早上有个好心情。

责编:刘岩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