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6月04日 10:20 21世纪经济报道 我要评论
“我第一次感觉,买三七像做期货一样。本来电话里说好300块一公斤,等我在路上的时候改成350元,结果到文山之后就变成了400元。”在昆明福林堂药店工作的李俊说,三七的价格上涨太过离奇,他已经没办法进货了,目前出售的都是去年的库存。
文山,中国最大的三七产地,距离昆明仅300多公里,行程4个小时。按照这样的涨价速度,三七这个因具有活血化瘀功效而享有“金不换”称誉的三年生草本植物,恐怕就是拿真金来换也买不起了。
6月2日,在昆明菊花园药材市场,三七的批发价已从去年同期的50元/公斤涨到现在的350元/公斤,价格涨了7倍。“4月份价格最高的时候,120头的三七甚至要600元/公斤。”一位药材批发商对记者说。
而“120头的三七”指的是每公斤三七大概有120个单株,头数越多单株个体越小,生长时间较短药效不明显,价格也就比较便宜。头数少的三七,价格还要高昂。
一方面,市场价格高企;一方面,三七货源紧张,不少厂商都为找货争破头。但李俊认为,减产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市场大户提前囤货、批发时节借题炒作,才是三七价格暴涨的主要推手。
三七价格的暴涨行情,已经惊动了国家发改委。近日,发改委价格司相关负责人就农产品炒作问题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已派专人入滇、粤等地调查三七价格不合理上扬一事。
暴涨疑云
上海蔡同德堂的药品价格标签一换再换。
记者从药店质量部获得的一份调价单显示,两个月内,精制三七的价格从一克0.6元涨到了1.2元,翻了一番。
“中药材价格从三个月前开始大幅度上扬,涨的最厉害的是三七,其次是金银花、胖大海和川贝。”蔡同德堂质量部的殷姓医生告诉记者。
“全国有1300多家三七药剂企业,大部分企业已停产或处于停产的边缘。”云南文山苗乡三七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育启告诉记者,除了成本飞涨之外,今年的市场供应量空前紧张,市场上的供应量连需求量的一半都不到,不少厂商是由于进不到货而停产。
由于是在当地自产自销,余育启的公司并没有受到缺货的困扰。他们将今年用于生产之外的剩余三七出售时,刚放出便被抢购一空。
今年云南全境大旱,当地政府曾将三七价格暴涨归因于气候造成的减产。
对干旱造成的具体影响程度,文山县“七农(种植三七的农民)”张保民告诉记者,在正常的情况下,每亩栽种田地可收获160公斤三七,而旱情严重的话收成则为100公斤,减产幅度在30%左右。
不过,张保民认为,相对于气候而言,土地因素对三七产量和栽种成本的影响更大。
“三七是轮种药材,其中的周期是30年,也就是说种完这一轮要等到30年之后才能再种。”张保民说,现在可以种植三七的土地越来越少,自己的种植地在400公里以外的红河州,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增加不少。
尽管有这些因素,但记者采访的所有收购厂商和药厂均表示,自然条件问题造成的减产不是三七近期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
“三七是三年生草本植物,干旱对幼苗的影响要等到2-3年之后才会显现,并不是影响去年上市药材价格的主要因素。”余育启表示。李俊则认为,干旱远被外界夸大,“气候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大约只有20%左右。”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