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往期查看

城镇化路径剖析

    近期,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动作明显加快,继2013年年底中共中央召开改革开放后首个城镇化工作会议之后,本月首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近日,推进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高层建议报告也在京发布。[详细]

记者观察

首部城镇化规划出台

  3月16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首次给予了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约束性指标,要求到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规划还从基本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资源环境三个方面设定了16个分指标。如,要求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比重达到99%,百万以上人口城市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60%等。

  规划提出,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城区人口50万~100万的城市落户限制,合理放开城区人口100万~300万的大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城区人口300万~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规模。

  规划最大的亮点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规划提出保障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拓宽住房保障渠道等一系列举措,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并要求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

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机制?

  报告建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需要强化农民的产权,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建立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用地的新机制,由市场价格来引导城市土地配置。地方政府征收农村土地用于公共用途,必须由法律规范。报告还建议对工业用地采用基于市场的定价,将比重过高的工业用地转化为商业和住宅用地,这样可以鼓励服务业发展,降低住房成本,为较小的城市提供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

  针对户籍制度,报告指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具备技能的劳动者自由流动。人口管理服务体制要由现行的户籍制度向居住证制度转变,消除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流动以及在城市之间流动的障碍,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

  针对“钱从哪里来”这一关键问题,报告建议,改革财政体制,通过设置不动产税和提高城市服务价格,扩大地方财政收入基础。报告认为,在中央政府建立的明确框架之内,应允许地方政府直接举债。

  针对城市规划和设计,报告建议,以市场为基础给工业用地定价,鼓励土地密集型工业企业向二三线城市转移。在城市内部,制订灵活的分区规划,促进更小地块、更加混合的土地使用,实现更密集和更高效的开发。以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主城区与外围地区的连接,加强城市之间的协调,有效治理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称,管理好城镇化,是中国迈向现代化高收入社会的重要基础。管理好城镇化,根本在于释放城市在提升效率和推动创新方面的潜能,关键在于实现城市社会的良好治理,难点在于保护城市生态、治理城市污染,必须建立推动城镇化高效、包容、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经济账:农业人口市民化人均成本13万

  近日,由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报告》测算表明,目前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为13万元。其中,东、中、西部地区人口转移的公共成本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

  这部分公共成本主要是政府为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各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新扩建等方面所需增加的财政支出。据刚刚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规定,各级政府根据基本公共服务的事权划分,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责任。

  课题组测算,假设公共成本是由政府来出钱,每年解决2500万人城镇化,政府每年一次性投入约6500亿元,相当于我国2012年公共财政收入的5.5%,课题组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是可以承担的。

  按照《规划》,各级政府职责明确,中央政府负责统筹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省级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总体安排和配套政策,市县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城市和建制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人民日报]

媒眼

新型城镇化 怎样念好“人口经”?

  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核心”,显然,如何处理好人与城镇化的关系非常重要。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这被一些人认为是“伪城镇化”,而去“伪”的最好办法是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落户问题。为此,《规划》明确了6年内1亿农业人口进城落户。

  新型城镇化要想发展好,必须念好“人口经”。而最吸引人口流动的因素其实是公共资源,包括权力资源、教育资源、交通资源、医疗资源、金融资源等等,只有重新设计公共资源分配机制,才能帮助新型城镇化念好“人口经”。

——羊城晚报

城镇化别忘6句话 睡城鬼城弯路不能走

  推进新型城镇化,应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热”,雄心勃勃,大干快上,盲目追求高速度、高指标;二是“过冷”,为难发愁,裹足不前。当前尤其要注意防止“过热”,切不可将城镇化搞成“大跃进”、“运动式”。新型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至少涉及人口、土地、资金、户籍、产业等八种要素和四个层次,务必“先谋后动”,而不是作为追求GDP的手段和“应景之作”。

  城镇化的目的绝不是把所有农民都改成市民,农民可以成为市民但是土地不能不种粮。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央提出城镇化不是要一下子建成,还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讲农村工作会议和城镇化会议是姊妹篇,城镇化不能脱离三农问题去搞,不能把城镇化搞得没人种地、没地种粮,这种现象必须要避免。

——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