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气象局坦承未能准确预测西南旱灾 称难度大

2010年04月08日 10:18  人民日报 我要评论

  2009年秋季以来,我国西南部分地区持续少雨,气温偏高,遭遇严重旱灾。西南干旱的成因是什么?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吗?记者最近采访了有关气象专家。

  冷暖空气很难交汇、气温偏高——降水持续偏少、水汽蒸发量大

  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副司长郑江平介绍说,西南气象干旱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持续时间长。2009年9月中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已持续5个月。在这次干旱中,云南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84天,贵州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50天,均达到历史同期最多;广西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32天,为历史第二多;四川出现重旱以上程度气象干旱的平均日数为25天,为历史第七多。

  影响范围广、程度重。长期温高雨少,致使云南大部、贵州大部、川西高原南部、广西北部和东南部出现重度以上气象干旱。2010年1月,云南省达到重旱以上级别气象干旱的县数百分比一度达到85%,3月,贵州省重旱县数百分比也达到了81%。

  灾害影响重。西南部分地区严重气象干旱已对群众生活、农业生产、塘库蓄水、森林防火等造成极大影响。干旱导致云南、贵州、广西、四川部分地区出现人畜饮水困难,甘蔗明显减产,冬小麦的减产趋势已成定局。土壤缺墒以及江河塘库蓄水不足,对春播以及作物后期生长影响较大。

  哪些因素导致西南气象干旱如此严重?气象专家分析认为,去年秋季以来,由于青藏高原上空的气压场持续偏强,其南侧的印缅槽活动长时间明显偏弱,使得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印度洋暖湿水汽输送特别弱。同时,北方冷空气活动路径偏东,很难渗透到云贵高原腹地。这就导致我国西南地区冷暖空气很难交汇,降水持续偏少。2009年9月以来,云南等西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偏早,再加上秋季后气温又长期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造成气象干旱持续发展。

  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难以准确预测长时间的干旱、洪涝

  气候预测是气象部门的业务之一。对这种长时间、大范围的干旱,气象部门有可能提前较长时间作出预测,使社会各界及早采取应对措施吗?

  在回答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主任工程师任福民坦率地表示,“受制于科技的发展水平,我们对持续时间这么长的这次干旱,没能作出准确预测。”

  人们对气象部门每天发布的天气预报比较熟悉。实际上,我国气象部门从1958年就开始了一年以内的短期气候预测的业务工作。

  任福民认为,气候预测比天气预报的难度更大。天气变化取决于大气的运动,大气的上游出现一些什么样的天气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下游就会发生相应的天气。这就类似于河流上下游的污染问题,上游被污染了,下游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发生污染,比较容易作出预计。

  “气候问题不一样,预测的时间比较长,影响气候的原因,我们在现有的大气状况中是找不到的,或者说信号非常弱。”任福民说,作气候预测需要找大气以外的信号,比如说冰雪状况,甚至要到地球以外寻找相关信号,比如说太阳活动。虽然国内外从事气候方面的学者都在积极研究,但目前对这些信号之间关系的认识还很有限。

  目前,气候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利用以数学物理为基础的气候预测数值模式(简称气候模式)预测。它是用大型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求解,模拟气候系统演变,得出预测结论。气候模式预测是现代气候预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另一种是统计方法,即找到某些现象之间的联系,总结规律,作出预测。

  我国气候预测采用的是气候模式和统计方法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任福民说,我国气候预测模式2005年投入业务运行,预报手段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目前,发达国家有这项技术的不超过10个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我国是第一个。

  “然而,当前气候预测水平还很有限,离公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任福民说,气候预测的要素一般是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偏多还是偏少,气温偏高还是偏低。但对西南地区干旱这种极端的气象灾害,对长时间的干旱、洪涝,难以准确预测。

  对1998年长江全流域洪水,气象部门当年4月份就做出了准确预测。但这样成功的范例并不多见。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于新文说,“气候预测确实是巨大的挑战,气象部门一直在努力。由于准确性还不高,气候预测一般情况下不会像天气预报一样向社会公布,只作为有关领导和部门决策的参考。”

  链接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瞬时或较短时间内的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的综合状态,也就是阴、晴、冷、暖、干、湿等大气现象。目前,逐日天气预报上限一般不超过10天。

  气候是指一个地方较长时期天气的统计特征,如月总降水量、月平均温度等。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一年以内的月或季气候预测,称为短期气候预测;一年以上的气候预测,称为长期气候预测。本报记者 刘毅

责编:韩文燕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