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5月19日 22:59 CCTV-聚焦三农 我要评论
兔肉销售大省,肉兔价格连连上涨。市场火爆的背后,兔肉养殖却有隐忧。
今年春节以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猪肉价格持续低迷下跌。在畜牧大省四川,生猪养殖户忧心忡忡,甚至焦急万分。可是,也是在四川,肉兔养殖户的心情,却与养猪的农户大不相同。
家住四川省宜宾县的养兔农户唐从前,这些日子忙得很是开心,因为他家新近出栏的这批肉兔,在市场上算是赶上了个好价钱。
今年以来,四川省的肉兔价格,呈现出直线上升的趋势,年前还是每斤6元多,今年四月份,猛增到了七八元,到了五月份,品质好的肉兔竟卖到了九元以上,比年前上涨了50%,这让兔农感到十分高兴。
那么,为什么四川省的肉兔价格,在近一时期陡然飙升呢?有人说,这和兔肉鲜美的味道,以及当地人喜欢食用兔肉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像兔头这道菜,在四川很多餐馆里都是供不应求。据统计,目前仅成都市餐饮市场上,每天的兔头消费量就在25万个左右。另外,炒兔肉、熏兔肉、烤兔肉,各种吃法也是令人目不暇接。来自中国兔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四川省每年要消耗一亿只兔子,四川目前已成为我国肉兔消费量最大的省份。
其实,兔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也非常丰富。《本草纲目》记载,兔肉能“补中益气,凉血解毒”,现代研究也证明,兔肉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少胆固醇的肉类,消化率高达85%以上。
巨大的消费市场,是拉动四川兔肉价格上扬的外在因素。而全国兔肉消费量的不平衡性,又是导致四川兔肉涨价的更深层次原因。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共生产兔肉60万吨,其中60%以上,是在四川市场消化掉的。离开四川,记者在北方一些城市,随机采访了一些消费者。
受传统饮食习惯的影响,年产兔肉21万吨的山东省,其兔肉消费量却很低,为此,当地一直在加大兔肉的宣传推广力度。在一年一度的中国潍坊现代畜牧业博览会上,除了各种畜产品展示摊位,政府专门为兔肉提供宣传平台,吸引众多加工企业参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兔肉和接受兔肉。
而四川则不然,四川省历来就有“6月6,吃兔肉”的民谚,有关部门甚至把阳历的6月6日定为兔肉节。由于六七月份是兔肉消费的高潮,春夏时节商贩要提前大量收购肉兔,很容易拉升肉兔的价格。
那么,为什么兔肉的价格偏偏在最近的半年时间里,上升得如此迅猛呢?原来,作为兔肉的消费大省,四川本地的肉兔养殖量,却显得有些不够协调。
而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回暖的影响,中国的兔肉出口量大幅度回升,从而造成其他省份调入四川的兔肉严重不足,导致了四川本地肉兔价格,在短期内迅速拉升。
兔肉年消费量超过36万吨的四川省,年产兔肉还不到20万吨,赶上金融危机后国内的兔肉出口量增加,才导致了兔肉消费大省出现兔肉涨价的情况。按理说,兔肉涨价对于养殖户来说是件好事,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种涨价,是由于建立在养殖总量少的基础之上的,因而它并不能让更多的农民受益。那么,作为兔肉消费大省的四川,在肉兔养殖上为什么近水楼台不得月呢?影响四川肉兔养殖水平的根源又在哪里呢?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近日,记者在四川省一些有养殖肉兔传统的农村地区,对部分村民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
受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很多养殖户的肉兔养殖量很小,而且只是把它当做种田之余的一项副业来做。
过去,很多地方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家养三只兔,不愁盐和醋”,潜意识中,人们只是把养兔作为补贴零用钱的一种点缀。
养殖量小,投入精力少,长期以来,原始落后生产模式下的肉兔养殖,导致专业化程度和养殖技术水平都很低。
业界人士指出,分散饲养、不成规模、零打碎敲式的养殖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四川肉兔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养殖户住得偏远分散,又缺乏相关繁育知识,他们一般只能采用自繁自养的方式。
而这样做,又极容易造成近亲繁殖。
对于这些散养户来说,优良的肉兔种源总是可望而不可及,再加上信息闭塞,他们很容易陷入炒种者的圈套。前几年,在一些地区曾经出现过养殖野兔的热潮。
野兔是最近这些年,通过人工驯养成功的一个肉兔新门类。但从品种培育到养殖技术,目前都还不够成熟。很多农户缺乏最新的养殖技术信息,对于什么是野兔品种并不了解,在购进幼兔时只能听别人说。
专家告诉我们,虽然野兔的肉质好、价格高,但真正的纯野兔具有一定的野性,放入笼中会乱冲乱撞。
一些杂交兔虽然外表呈土黄色,但它和野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品种。这对于缺乏相关知识的散养户来说,往往很难辨别。而这种成色不高的杂交兔,其养殖效益是很低的。
在西部的一些山区,山高路窄,由于散养户居住分散,数量不成规模,收购商不愿意来,自己又运不出去,养殖户只能把兔子背到集市上摆摊卖,在价格上很容易吃亏。
可见,个体散养会导致养殖户在疫病防治、饲养科学、行情把握等方面,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农户的养殖热情。
其实,四川是我国肉兔养殖历史最为悠久的省份之一。但由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导致了肉兔的质和量都难有突破,从而制约了当地肉兔产业的发展。那么,如何破解这个难题,把肉兔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呢?一些地方已经在养殖专家的指导下,开始了一些有益探索。
专家指出,要想把小肉兔做成大文章,政府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肉兔作为一项产业和事业来做。
在四川省宜宾县,我们来到这家由畜牧部门扶持兴建的种兔繁育场,这里可以为兔农提供多个品种的优良种兔。
引进的优良品种,对当地的肉兔品质,起到了比较好的优化改良作用。
同时,政府通过免费提供种苗,优先划拨场地和无偿提供小额贷款等措施,先后扶持了一批较大规模的肉兔养殖场。
在这些养殖场,全部实行科学、规范的喂养方式,自动化程度和质量控制水平,都比较高。
这样的大型养殖企业,不仅自身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养殖效益,同时对于零散养殖户养殖规模的扩大,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提振作用。农民看到规模养殖出效益,自然愿意增加养殖量。随着规模养殖户的增多,政府培植了一大批肉兔专业合作社。
除了种苗、饲料方面的帮助,合作社定期上门帮助养殖户进行防疫。
目前,养殖户遇到的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养殖技术的匮乏。为此,畜牧部门技术人员定期要到养殖户中进行辅导培训。
针对养殖户比较头疼的成品兔销售问题,当地采取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合同最低保护价的前提下,由合作社出面联络销售渠道,让养殖户心里很踏实。
作为全国最大的肉兔养殖县之一,宜宾县肉兔年存栏量已经超过了六百万只。目前,四川省已经在肉兔集中养殖区推广这些做法,同时通过引进大型肉兔养殖和加工企业等做法,推动产业的升级,希望把四川这个肉兔消费大省,进一步打造成为肉兔养殖强省。
其实,不仅仅是肉兔,受传统家庭养殖习惯影响,我国很多畜牧养殖品种,都存在着盲目生产、分散饲养、粗放管理、被动销售等问题,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相对效率不高;要避免出现像肉兔这样的养殖量与消费量严重失衡的矛盾,就应该及早由粗放型向集约化、由散养型向规模化、由家庭副业向专业化方向过渡,引导养殖户把养殖当成产业和事业来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农民通过养殖致富增收。
责编:刘岩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