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2年,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第19号公告发布了《关于原油、成品油、化肥非国营贸易进口经营企业资格备案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和申报程序》的规定。但国内22家拥有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资质的企业中,有国营背景的企业超2/3,仅有几家民营企业获得进口资质,且实际上因种种限制,并没有真正发生过进口业务。
长期以来,地方炼油厂受进口配额的限制,进不到足够的原油进行加工,只能采购价格高的燃料油替代。据卓创统计,2013年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约为1.2455亿吨,而相比1亿多吨的产能,山东地方炼厂每年拿到的原油指标只有170多万吨。受困于原料问题,山东地炼2013年实际发挥的产能仅在4500万-5000万吨,开工率不足40%。面对高准入门槛,民营企业长期夹缝中艰难生存。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本着有利于结构优化、淘汰落后产能的原则,赋予符合质量、环保、安全及能耗等标准的原油加工企业原油进口及使用资质”。
10月,国研中心首次公开了“383改革方案”,该方案提出了以形成成品油定价新机制、放宽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准入为突破口,推进石油天然气行业改革。放开对进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限制。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原油进口和使用政策的要求,有关部门召集相关研究机构设计地炼进口原油的分配原则和方案。
10月14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关于《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的特急文件,文件提出要积极争取国家增加原油计划指标,放开对地方炼化企业加工进口原油的限制,给予1000万吨/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随后包括中化弘润、东明石化、潍坊海化等十几家有实力的地炼企业递交了申请材料。不过,卓创资讯分析师张斌认为,“最终能如愿申请到配额的应该只有三四家”。
按照上述意见稿,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的资质条件除“具有商务部颁发的成品油批发经营资质、具有独立销售网络、储运设施、储备能力”等定性标准外,还需“一次加工能力不低于500万吨/年并且单套装置不低于300万吨/年,二次加工能力不低于300万吨/年,三次加工能力不低于400万吨/年;开工负荷率高于50%,主要装置运行周期大于8000小时/年。”在这些限制性的条件下,以山东地炼为例,目前能满足条件的炼厂屈指可数。即便如此,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对于山东地炼市场来讲也是雪中送炭。
然而,当时业界普遍预测2013年国庆期间政策就能落地,却一度因为配额分配的争议卡在发改委,直到今年3月底才又一次出现松动的迹象。
山东地炼是国内的地炼老大。据统计,国内地炼版图上,山东地炼一次加工能力超1亿吨,占全国地炼的66.73%,西北地炼占13%,其余分散在东北、华南等地,不成规模。就整个中国炼化一次加工能力6.9亿吨来说,山东地炼也占据了超18%的比例。
一直以来,山东的民营企业为谋求发展壮大就在不停寻求政策层面的支持,在2008年11月和2009年4月,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就曾两度向政府提交《关于加大进口石油建立国家能源战略储备机制的报告》,反映民营企业的诉求,报告建议,将民营企业近2.3亿吨的仓储资产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同时还应充分发挥民营石油企业的进口和储备能力,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2010年,在“新36条”出台后,该项建议终于得以落实。
不过,囿于原料供应等难题,山东地方炼油企业仍面临长时间停产、开工率不足等困境,即便有企业能采购到高价的燃料油,为了保证企业利润,也只能选择“时开时停”。
2009年,为了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山东省在发布的《山东炼化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中提出,将“整合省内地方炼油企业,组建山东省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主动争取每年1000万吨的原油自主进口权。
该《意见》指出,“从2008年8月份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快速回落,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经降到40多美元/桶,但地方炼油企业去年8月份以前囤积了大量的高于100美元/桶的高价原料油,导致炼油成本居高不下。”
由于现行政策不允许地炼企业加工进口原油,且国产原油配置计划少,长期靠进口燃料油来维持生存的地炼企业苦不堪言。
直到2013年10月,山东地炼企业才看到希望的曙光,呼吁已久的“放开民企加工进口原油限制”终于在国家能源局下发的《炼油企业进口原油使用资质条件(征求意见稿)》中得到了体现,该意见稿提出“给予1000万吨/年原油非国有贸易进口资质。”
原油配额的放开,不仅能在一定程度解决炼油原料的问题,还可以降低成本,山东省炼油协会会长刘爱英表示,“如果有了原油进口配额计划,地炼企业在购买原油时就不需要缴纳消费税,1吨原油节省1000元左右成本。如果1000万吨的原油配额得到落实,仅税费环节每年就能减轻100亿元左右资金压力。成本降低,更多优质原料通过山东地炼强大的炼油深加工装置,生产出来的油品质量必将得到大幅提升。”
原油作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资源,与其对应的原油期货即将上市的传言从去年来就不绝于耳,而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的大背景则是原油进口权垄断问题。随着进口配额的放开,现货市场主体严重缺乏的局面将得以改善。
据了解,今年2月中旬以来,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5项关于金融改革的细则密集出台之后,备受关注的原油期货也进入冲刺阶段。央行、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多个部门已组成一个部际联席工作小组,推动原油期货落地。知情人士称,目前交易所各项工作基本就绪,只待高层拍板。
原油期货的战略意义不言而喻,自二战后,国际原油定价一直掌握在欧美发达经济体手里,在现有的不合理的定价体系中获得定价权是中国原油期货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
财经评论家张平撰文称,作为全球第一大原油净进口国,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缺乏应有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开设原油期货就是要争夺国际原油的定价权。
张平认为,当前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加之我国贸易顺差趋于平衡,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的势头得到基本遏制,预计人民币汇率波幅将更趋市场化,而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就意味着油价的稳定,这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国际原油定价的话语权。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也强调,自贸区原油期货要实现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的历史使命还需要内部相关的改革。改革现有的原油现货贸易体系,放开原油的进口。“现在中国石油行业流通体制的现状是,国内三大石油巨头垄断了原油和成品油90%的油源,并主导了油品的批发价,只是在终端零售环节开了市场。正是因为获得成品油批发零售许可证的民营企业必须依附于三大巨头,所以很难形成独立的市场主体。”
程小勇认为,原油期货应以人民币计价,而人民币汇率波幅将更趋市场化,意味着油价和人民币汇率挂钩,以人民币结算,提高人民币跨境流通,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有助于提高我国对国际原油定价的话语权。
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消费量仅次于美国。2013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量为2.82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57%,是原油进口第一大国。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定价权,中国在国际原油市场非常被动。海通期货总经理徐凌指出,近20年来,亚洲主要的石油消费国对中东石油生产国支付的价格,比从同地区进口原油的欧美国家的价格每桶要高出1-1.5美元。
目前世界范围内有两种基准原油——WTI与布伦特,其中约70%的原油现货交易定价参照的是布伦特价格。“原油定价是由基准价+升贴水(指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额,升水意味着远期汇率比即期的要高,贴水则反之),目前我国在这两点上都不占优势,”海通期货研究员林箐说。“亚洲升水”使我国进口原油每年要多支出约20亿美元。
原油期货的推出被认为能够争夺一定的定价权。此前也有专家指出,作为全球原油重要的消费地,亚太地区迫切需要一个新的权威基准油价,以反映这一地区的市场供需状况。
林箐认为,通过原油期货,一方面,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定价基准,更加符合我国甚至亚洲地区市场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随着地区话语权的增加,在升贴水制定上提高议价能力,逐步解决目前亚洲升水过高的问题。
据悉,上周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六大工作,其中之一是推进期货市场建设,继续推出大宗资源性产品期货品种。此一消息加大了人们对原油期货推出的预期。上海期交所已组织过多次测试。原油期货似乎就差临门一脚。不过林箐也透露,原油期货“其实一直都是积极准备,对于推出时间,目前并没有准确消息。”[详细]
中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再进一步。3月31日,中石化所属销售业务板块资产已整体注入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4月1日起正式运作。
中石化未公布重组后的销售子公司具体情况。业内人士认为,资产估值预计会增加,甚至可能翻番。不过,最终的价值如何还有待6月底具体引资方案的出炉。
今年2月19日,中石化宣布,公司将启动油气销售业务重组,引入民资实行混合所有制,且授权董事长在社会与民营资本的持股比例不超30%的情况下,行使有关权力。此举被视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破冰之举。
从当日起,中石化启动相关资产的审计、评估工作。3月17日,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成立,非油业务独立拆分出来。3月24日,中石化对外公布油品销售板块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时间表,称3月31日将设立全资子公司———油品销售有限公司。
“原来就有销售公司,现在是内部进行业务重组之后,将销售业务板块资产整体注入这个公司,从4月1日起财务就开始正式运作了。”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重组后销售子公司的资产等情况,吕大鹏称还未拿到具体数字。此前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石化销售业务板块拥有自营加油(气)站30532座,成品油管线超过1万公里,储存设施的总库容约1500万立方米。而2013年中石化营销及分销业务经营收益为351亿元。
消息称,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认为,国际一般石油销售公司的市盈率约15至25倍,但中石化营销业务只有8倍,没有反映其潜在价值,希望引入民资或外资后,可将这个“等待挖掘的金矿”的潜在价值发掘出来。
银河证券认为,中石化成品油销售板块近年来的息税前利润一直维持在400亿至450亿元之间,即便按照10倍的行业平均市盈率(即股价与每股收益的比值)估值,成品油销售板块的市值将高达4000亿元。目前中石化总市值约为5800亿元,这意味着中石化资产将迎来历史性的价值重估。若销售板块30%股权重组今年全部实施完毕,估计一次性将贡献0.4元左右的每股收益。
不过,中石化的价值是否真能如预期中翻番,关键还要看后续的改革进展。根据此前公布的时间表,6月底,将完成审计和评估,公布引资方案,并力争第三季度前完成融资。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当年组建中石化是以石油化工这个板块为主,组建中石油是以上游的油田和产油业务为主,这就造成中石化的整个资产偏向于它的炼厂和它的加油站,而中石油的资源主要在于它的油田开发。因为中石油有大量国内的油田,而这些国内的油田不像外部开采的油田,还要收50%左右的资源的费用,所以中石油在油价高的时候盈利能力就变的非常强,而中石化在油价高的时候由于它大量进口原油,所以它的盈利空间就会压缩减少,就是因为这样的历史问题造成它们的区别。
去年,中石化实现营业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9.7%,主要归因于国家成品油价格完善机制出台,炼油扭亏为盈。此前有报道说,中石化在加油领域已做到极限了,利润是很薄的,还不如卖瓶矿泉水。未来,中石化在油品销售业务板块的利润还有多大增长空间?
韩晓平说,实际上中石化主要集中在炼油厂和加油站,而加油站这一部分以前是比较难赚钱的,因为它是在整个国有体系之下,下一步通过混合所有制,要让更多的民营企业能够进入。因为加油站在全国各地,可以在卖油的同时还卖其他的产品,通过这样来实现一笔盈利。今后中石化业务的转型恐怕也是必需的,而中国混合所有制可以达到这样一个目标。
在年报中,中石化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墨不多,只是笼统的有所表示,未来会有什么样的进展?
韩晓平指出,比如说加油站更多的可以跟民营企业进行结合,而且这个比例也不一定限于30%,甚至可以更多,这实际上对中石化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而且对于保证油品质量,提高民营企业的盈利能力也应该是非常有利的。对中石化来说,整合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