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139

往期查看

化解产能过剩之平板玻璃

随着最新政策发布的发布,化解产能过剩将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玻璃制造大省相关部署能否提速?

    10月15日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仅有73.1%,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工作人员称,实际利用率可能更低。尽管从2007年起,平板玻璃产能过剩的预警一再响起,中国平板玻璃年产量依然从不足5万亿重量箱一路飙升至超过10万亿重量箱。[详细]

最新报道最新报道

平板玻璃 行业底部已经确立

平板玻璃 行业底部已经确立

    《意见》强调,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市场人士分析称,当前是玻璃消费需求的旺季,主要是因北方市场的拉动,8月份至10月份是北方玻璃市场是销售旺季。从周期属性上看,玻璃股较水泥股更靠后,通常水泥股行情发酵后,玻璃股才能启动,目前尚不将玻璃股作为重点推荐品种,但基于平板玻璃行业底部已经确立,预计未来将缓慢回升。[详细]

记者观察记者观察

产能过剩因何而起?

    产能过剩因何而起?中国建筑玻璃和工业玻璃协会一位工作人员认为,根子在2008年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下地方和企业的盲目扩张。四万亿天量巨款划拨下来,上项目成为一些地方政府的首选。平板玻璃行业有三个较为突出的特点。一是玻璃属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二是生产连续性强,自我调节能力差,产能不易调控;热销时上马,建成后陷入低谷,极易造成产销不平衡和明显的周期性波动;三是生产门槛比较低。

    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突然从2008年的极度低迷中复苏,相关的平板玻璃行业收益最大。银行、土地、地方政府、企业都有了扩张的冲动,成为产能增加助推者。

    整体上,平板玻璃的产能变化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曲线高度契合。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长期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平板玻璃增加与之相适应。进入十二五,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增长缓慢,内需转型尚未完成,不少地方投资独挑大梁的情况并不鲜见。而平板玻璃因为生产惯性,需求不振实属必然。

一再被预警,从来未根除

    为规范平板玻璃行业投资行为,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于2006年年底和2007年9月先后发布了《关于促进平板玻璃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平板玻璃行业准入条件》等相关政策和法规,对生产企业布局、工艺装备水平和品种、质量、能耗、环保等方面都作了明确规定。

    中国建材联合会以及其下属分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在2009年再次发出产能过剩的预警。明确指出市场已出现明显“供大于求”的趋向。浮法玻璃企业产量同比增长,浮法玻璃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下降20%。相关资料显示,2009年以来,我国浮法玻璃产能快速增长。2009年建成投产浮法玻璃生产线26条,新增产能10110万重箱;2010年建成投产27条线,新增产能10530万重箱。平板玻璃的增长速度,已明显超过了房地产的增速。更为严重的是,当时尚有40余条在建和拟建生产线,这些生产线若全部建成投产,产能过剩加剧将不可避免。

    2012年,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显示,当年上半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利润同比骤降超过100%,家居市场从火爆到门口罗雀,经历冰火两重天,盲目扩张“后遗症”日渐严重。

    2013年,调控的大闸再次落下。10月15日,国务院制定《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发布。我国平板玻璃产能利用率仅有73.1%,远低于国际水平。究其原因,乐观预期首当其冲。而部分行业发展方式粗放,创新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低,没有形成由优强企业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导致行业无序竞争、重复建设严重。

治理过剩远非一蹴而就

    走出去,曾经是这个行业消化产能的最大希望。随着出口增加,遭遇贸易保护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2010年-2011年,菲律宾、印度、南非、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韩国等国家,先后对我国平板玻璃采取反倾销调查或者特殊保障措施,导致平板玻璃国际市场不断萎缩。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平板玻璃出口持续下降。山东、河北和广东居出口省份前3位。1-2月,山东出口平板玻璃944.5万平方米,增加5.2%;河北出口648.8万平方米,减少2.3%;广东出口188.8万平方米,减少42.7%。上述3地出口合计占同期我国平板玻璃出口总量的68.1%。

    产能过剩似乎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顽症,治理的必要性毋庸讳言。但是如何治理,如何使一个传统行业可以“长治久安”?有专家指出,“备案制”无疑符市场规律,由市场自由发育生长,但是结果却是各地低水平、重复建设一哄而上。由政府之手进行调控,仍然难以避免过剩-治理-过剩的循环,且并不是市场经济提倡的手段。而国外行之有效的行业自律模式,因为集中度不够而力度欠缺。探索我国特有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能过剩,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结语

    随着今年下半年以来玻璃价格的持续上扬,玻璃企业净投产已创出近年新高,导致玻璃总产能持续快速攀升并屡创新高。在下游后续需求无法有效支撑的背景下,玻璃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和优化产品结构的压力极大。市场人士表示,平板玻璃行业要扭转产能过剩局面仍任重道远。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玻璃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的方向主要包括两点:玻璃深加工及技术高端化。

产能过剩近40%

    根据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统计,2012年平板玻璃行业产能为12亿重量箱,实际产量7.6亿重量箱,产销率98.9%,产能利用率仅为63.3%,相较钢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产能过剩甚为严重。

    2009年,平板玻璃被国务院列入六大产能过剩行业。但是几年下来,产能过剩的势头并没有得到很好地遏制,产能过剩形势进一步加剧。

    资料显示,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下称,38号文)以来至2010年年底,全国又建成投产了34条平板玻璃生产线,且都是大规模生产线(平均达700吨/日熔化量),新增产能近1.3亿重量箱,相当于38号文下发前总产能的18.6%。

    2011年上半年又建成投产了13条线,新增产能5400万重量箱,仍有30余条在建和拟建项目。

    玻璃行业伴随着房地产市场发展,景气度不断提升。特别是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玻璃价格的上涨,行业利润也大幅增长,平均毛利率可达到30%以上。这也刺激了这一项目的投资,2010年整个平板玻璃行业赢利70亿元。

    不过,2011年上半年,国内平板玻璃行业利润大幅度下跌,仅为14亿元,同比下降了55.9%。一部分企业的自律减产并没有让行业恢复理性,反而加剧了投资热度。

    2012年,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在北京发布的全国建材家居景气指数显示,当年上半年,平板玻璃制造业利润同比骤降超过100%,家居市场从火爆到门口罗雀,

专家观点

“消化”优于“消灭”

    当前累积的巨大产能,是数十年投资的成果,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财富。特别考虑到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向实体经济回归,我国更不应该轻易否定已形成的产能优势。化解产能过剩不应走简单的打砸封路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陈文玲

“扶大限小”扭曲投资行为

    继续实施“扶大限小”政策,会促使小企业为避免成为被政策限制甚至强行淘汰的对象,具有强烈的规模扩张动机,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企业投资行为,进而加剧产能过剩。应该从“扶大限小”转为对企业研发和创新的普遍支持,让“小而美”的企业也有发展空间。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江飞涛

让过剩产能不像韭菜般割后再生

    值得深思的是,传统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不是什么新问题,轰轰烈烈的压减行动起码开展了三轮之多,为什么它总像割韭菜一样,割掉一茬又冒出一茬,甚至一茬更比一茬旺呢?与中国经济目前存在着的许多问题一样,根本原因还在于“地方GDP主义”与地方保护主义。这些行当块头大、技术门槛不高、产能形成周期短,对增加GDP见效快,就如同50天左右出栏的肉食鸡。

—人民日报 宋光茂

 往期回顾

留言评论
 
用户名   密码   自动登录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