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4%,是政府在1993年为20世纪最后一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而设定的目标。但直到2012年,温家宝总理才终于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12年要确保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从1993年到2012年,19年来,4%这个数字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一个改革中的国家的各个方面。现在,目标已经初步达成,为什么这个目标会在今年实现?这笔经费该如何使在“刀刃”上?[详细]
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中央财政预算报告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安排3781.32亿元,增长16.4%。经初步测算,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超过2万亿元。根据国内生产总值预期指标计算,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4%以上。[详细]
早在1993年,中国政府在其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支出在上世纪末占GDP的比例应该达到4%,然而,19年过去,这一承诺仍未兑现。就中国教育而言,一方面是教育投入连年徘徊在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中国各级教育发展遭遇到巨大经费缺口。4%目标之所以迟迟未能达到,在财政部看来是由于我国现存的特殊财政体制,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较低,大概只有不到25%,而西方国家一般超过50%。
“关于4%的问题,在起草《规划纲要》时,教育、财政两家就为这个事吵得很厉害,最后还是总理拍板决定写进去的。”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透露。
一个4%牵动中国19年
从1993年到2012年,4%这个数字就像一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一个改革中的国家的各个方面。20年来,4%始终没有达标,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更是升升降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校长沈士团认为,“4%是教育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问题才有希望。”
不过,在厉以宁委员看来,4%从来就不只是一个跟教育有关的数字。多年以前,正是他和一些人的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当人均GDP达到800美元到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要达到4.07%~4.25%,才能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4%这个数字连接着多个领域的改革,而教育只是其中的一环。即使4%兑现了,起到成效也是在几年以后。建立教育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离不开财政体制的改革。
因为4%长期没有实现,一个常被提及的概念也随之产生:教育欠账。如果把2000年-2011年这11年间没有达到4%而造成的亏欠计算下来,会是一个天文数字。“教育欠账”还债的时候到了。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说,“2012年的4%比2011年的3.83%至少多出7000多亿元。”
怎么用好这4%,是教育部的问题——需要机制的建立,政策的贯彻,要使用好监督好。由于过去在监管上存在薄弱环节,教育经费存在浪费、截留、挪用、虚报等现象。今后,监管将更加严格。同时要考虑到教育公平,优先解决最薄弱、最突出的问题。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是提高教育投入效益的最根本问题。
首先是依法保证地方教育经费的投入、国家转移支付部分的用途,同时对教育经费的支出进行评估,要把钱花在切实提高教育质量上,避免搞华而不实的面子工程。尽管今年有望实现4%的目标,但这个数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况且还有巨大的欠账,因此要注重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逐步提高教育底线,逐步提高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要注重推进教育的均衡化发展,逐步提高教育底线,逐步提高办学条件的基本标准。
评估主体则需要政府部门、教育主管部门参与,还应借助一些社会力量,如家长、社会评估机构甚至有学生参与,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
教育经费投入要有制度性安排,在区域结构上,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等是重点。在经费使用结构上,除了就某些薄弱环节集中实施一些工程和计划外,要通过定额、标准等对经费的持续稳定投入进行制度性设计;同时要破除对民办教育的一些歧视性规定。
另外要高度重视教育经费监管工作。首先必须加强学校预算和财务的基础工作;其次,要加强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和技术支撑,给予教育经费以保障,加强政府对使用教育经费的督导。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这一目标在经历了20年起伏后终于实现了。不过这个数字的实现只是一个历史时段的终结,它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不能用“养鸡下蛋”这样的时间尺度去衡量它,因为教育投资的效果不可能立竿见影。如何合理使用这笔资金,还清多年欠下的教育债,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从根本上解决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仍需一步一步推进。教育改革的征途才刚刚开始。
温家宝指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教育经费要突出保障重点,加强薄弱环节,提高使用效益。[详细]
4%的数据是全国层面统计出来的,并不是区域的GDP的4%,因此在每个区域之间,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不可能每个省都达到4%。
基础教育,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匮乏的偏远地区的教育,特别是确实教师资源的偏远地区应该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
实行12年义务教育,更大的问题是财力投入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贫困家庭、农村孩子在高中阶段花费过高的问题。
对教育而言,政策、项目和投入或许难有立竿见影之效,却是百年大计。只有当纷繁复杂、差异明显的诉求得到充分的商讨、论争、博弈时,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刀刃”。
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李耀威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线索,请发送至以下
邮 箱:jingji@cntv.cn
官方微博:http://t.cntv.cn/jing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