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187

往期查看

反思温州借贷危机

  企业家称,银行为让企业还贷,甚至劝企业借高利贷把银行的款还上,承诺之后再贷给企业。结果,当企业还贷之后银行找各种理由不贷款或减少贷款。

  因企业互保链条断裂引发的危机继续蔓延,温州很多企业依然在危机中煎熬。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很悲观。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认为,温州经济就算出现再大的危机,基础也会比其他地区好,毕竟有7000多亿元的民间资本支撑。但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地,本该相互依存的企业与银行之间,关系依然十分紧张,两者之间的互信似乎降到了冰点。[详细]

最新报道

民间融资,金改新猜想——专家热议《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

  作为全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和首部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温州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它的出台对防范化解民间金融风险,维护民间融资市场秩序,促进温州民间金融不断规范有何重要意义?近日,浙江省内外专家聚集温州,对《条例》的风险监管机制以及与原有法律的衔接等提出建议。[详细]

记者观察

“影子银行”引发地震

  2011年,“眼镜大王”胡福林跑路,揭开了企业互保这层神秘的面纱。此后不久,温州老板“跑路风”、企业“倒闭潮”、债务人“跳楼”事件连续发生,由此开启了漫长的危机。温州市政府有关负责人曾表示,温州存在民间资本投资难、企业融资难的两难问题。由于从银行难以贷款,温州中小企业长期高度依赖民间融资,最严重的民间融资扩张发生在2008-2009年的大规模信贷扩张之后、于2010年开始收紧信贷之时,包括银行的表外信贷和民间借贷开始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温州民间借贷规模已达到银行信贷总量的20%,即1100亿元左右,89%的家庭个人和59.67%的企业参与其中。

  2011年8月开始,温州房价持续下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两者之间的互信开始出现问题。2011年9月底,温州市着手处理温州金融危机问题,政府出面成立了规范民间金融秩序、推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民间金融风险和企业关停后的处置工作。建立法院、金融办、经信委、银监联席会议制度,对联络协调小组碰到的疑难复杂问题进行研究协调。2011年10月13日,温州市政府设立了5亿元专项资金,作为企业应急转贷专项资金。温州市财政出台“税费新政17条”,重点是帮扶企业摆脱困境、解决兼并重组中遇到的相关税费问题。然而,温州的企业发展处境,似乎并未因此有所好转。

  有人把温州危机归结为“借钱实在太容易了”。来得太容易的钱使得很多人开始远离实体经济了,把实体抵押贷来的钱疯狂地投向房地产和矿产当中。据央行温州中心支行此前披露的数据,2011年仅有35%的民间借贷流入实体产业,较2004年逾90%的比例大为下降。其余的贷款或进入房地产行业,或在非正规的金融中介之间流转,局面逐渐失控。

奇怪的银企关系

  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一种看法渐渐浮出水面:正是银行在鼓励企业过度投资,也就是说,银行才是温州危机的始作俑者。目前在温州听到最多的描述是,企业有钱的时候,银行拼命求着你贷款。企业没有担保能力,银行会千方百计地给你撮合互保,甚至帮企业撮合借高利贷。正是银行的这种行为,促成了大量的企业互保。本来一些企业资质不够或者抵押物缺乏,但银行为了把钱贷出去,便找两家资质相对优质的企业凑到一块,劝说其用联保的方式从银行贷款,这样资质差的企业能够贷到款,资质好的企业也能降低融资成本。企业家对银行非常信任,因为银行撮合,企业才同意这种两全其美的联保方式。结果银行把几家互不知底细、资质各异的企业捆绑在一起,导致前途未卜。

  有企业家这样表示几年前发生的事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救市政策,银行有大批贷款需要发放出去,因此各级银行都有放贷任务。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奇怪的现象发生了。原本难以从银行贷到款的企业,这时候反而被银行追着贷款。而一旦出现宏观调控、银根紧缩,银行又拼命地抽贷、限贷、压贷。这导致投资周期较长的企业难以招架。

  更有企业家指责银行“骗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向媒体直言,银行为了让企业还贷,甚至会诱劝企业借高利贷把银行的款还上,承诺之后再贷给企业。当企业还贷之后,银行会找各种理由不再贷款或者减少贷款。在面对贷款无望、高利贷又还不上的情况下,企业老板能做的只能是跑路、跳楼、企业倒闭,别无他路。

  企业家指责银行抽贷将企业逼上绝路,而银行则对抽贷有自己的解释:企业盲目生产、资金用途不明,造成还本付息困难,结果它开始发债、进行民间拆借、发行信托等,最终导致自身负债率远远高过当年银行给它授信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出于对储户的责任,当然应该收回贷款。

  企业家指责银行抽贷将企业逼上绝路,而银行则对抽贷有自己的解释:企业盲目生产、资金用途不明,造成还本付息困难,结果它开始发债、进行民间拆借、发行信托等,最终导致自身负债率远远高过当年银行给它授信时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出于对储户的责任,当然应该收回贷款。

  也有企业家认为,市场的浮躁也是导致温州危机的重要原因,随着实体经济发展困难,更多的人开始把实体经济作为融资的工具,通过房地产“资本运作”,结果遭遇金融危机被套牢了。

还有谁需要反思?

  上月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出台了利好政策,但温州企业家对此持谨慎态度,这场始料未及的危机,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远未消失,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希望新的政策能帮助温州走出危机。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非常值得期待。他分析说,在这份具有决定意义的报告中,民营企业家的地位被表述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地位明显得到提升;同时,企业的合法权益也得到了保障,行政干预将会减少,司法独立也更有利于保护民营企业的利益;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的打破,为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拓展了更广泛的领域。

  但许多企业家仍对各地能否贯彻、落实、兑现政策持谨慎观望态度,希望通过三中全会精神提振信心,特别是这些好的政策能落到实处,发展好实体经济。周德文说,温州新任市委书记陈一新深知实体企业的困境和现状,并为此努力奔走,使大家看到希望。 

  浙江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副会长黄发静认为,经济发展需要好的政策和好的经济环境,温州要解决目前的问题必须分清主次。黄发静称,温州的金融危机是当前束缚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首先必须解决好担保链问题、债权债务、银企关系等这些核心问题。而目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紧张关系,显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在黄发静看来,温州市政府也需要反思,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力所能及地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尽管温州企业家对国家政策、经营环境还有诸多抱怨,但是,当地实体经济仍在通过自身的努力自救,苦苦坚守等待柳暗花明。此外,随着《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的通过,民间资本借贷由“地下”变成“地上”,温州的金融改革的尝试也将带动全国各地的改革,专家称,如果全国各地都纷纷设立自己的民间借贷融资法律,或将倒逼全国性立法加快。这将有利于形成民间借贷健康发展的金融体制,而中小民营企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首部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出台

  2013年11月22日,浙江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高票审议通过了《温州市民间融资管理条例》共七章50条,此条例将于2014年3月正式实施。这是中国首部金融地方性法规和首部专门规范民间金融的法规。

  新公布的《条例》内容,打通了民间借贷、企业定向债券融资、定向集合融资三大民间融资通道。《条例》出台后,民间融资不仅取得了合法地位,同时对借贷流程做出了相应规范,大大降低了借贷风险。

  例如《条例》中首次规定大额民间借贷要强制备案。单笔借款金额300万元以上或涉及的出借人达到30人以上时,借款人应当自合同签订之日起15日内,向民间融资行业服务机构报备。

  据了解,《条例》初稿呈送北京征求意见时,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斧正修改,“借贷利率不得超过48%”这一规定在最终通过的《条例》终稿中被删去了。相关部门认为48%的上限与现行法律中“利率最高不得超过基准利率4倍”相互冲突,由于地方性法规必须服从全国性法规,除非进行全国性民间借贷立法,利率上限的规定难以通过。[详细]

企业之声

  对温州企业家来说,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议非常值得期待。他说,首先,民营企业家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从原来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效补充提升到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企业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强调了司法独立,破除行政干预;第三,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拓展了投资渠道,许多原来民营企业不能进去的领域都将向民资开放。

  政策已经出台,但是各地能否贯彻、落实、兑现还是未知,许多企业家对此持谨慎态度,但他们都希望通过三中全会精神提振信心,特别是这些好的政策能落到实处,发展好实体经济。

    ——民进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周德文

  从温州来讲,很多问题都很复杂,解决温州问题必须要有主次先后之分,温州的金融危机是当前束缚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瓶颈。所以首先要解决好担保链问题、债权债务、银企关系等这些核心问题。现在的银企关系像医患关系一样紧张,企业没钱,怎么去创新,怎么去转型,怎么去发展?对于温州市政府来说,现在首要任务就是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面对问题,尽心尽力,用智慧去解决问题,而不能为了好听好看,做一些修饰;而作为企业家,要好好的进行反思,抛弃原来那些过度投资的理念、过度消费的思想,踏踏实实地去做自己的企业。

    ——全球打火机巨头、温州日丰打火机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发静

媒眼

银企关系紧张竟如医患

  2008年国家出台4万亿救市政策,银行手上有大批的钱要放出去,各级银行都有放贷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贷款。而一旦出现宏观调控、银根紧缩,银行又拼命地抽贷、限贷、压贷。然而,企业投资往往有一个较长的周期,而银行收贷又不能容忍企业一点点的还或者分期还,总是逼着你一次性还清。在这种时候,如果企业实力稍微差点,就会面临关门倒闭的危险。银行为了让企业还贷,往往不择手段。他们甚至会劝企业借高利贷把银行的款还上,承诺之后再贷给企业。结果是,当企业还贷之后,银行会找各种理由不再贷款或者减少贷款。在面对贷款无望、高利贷又还不上的情况下,企业老板能做的只能是跑路、跳楼、企业倒闭,别无他路。

——中国企业报

是谁把企业主推上了过度负债经营和高利贷的泥沼?

  无视金融业以本金博取利息收入的风险,全民放贷,各地为何如此疯狂?国内东阳吴英、湘西曾成杰先后因非法集资被判死缓或执行死刑,国外金融危机与印度等国爆发小额信贷危机,难道就不能触痛我们麻痹的神经吗?作为金融实践者,难道我们不应该扪心自问:谁把赵留保等企业主推上了过度负债经营和高利贷的泥沼?金融混乱之下,谁堪承受过度负债经营和高利贷折磨?

——企业观察家

温州指数回落显示民间借贷趋谨慎

  继8月、9月出现小幅回升后,10月“温州指数”回归到全年“波动下降”的走势中,回落至20.03%,显示当地民间借贷继续趋于谨慎。“温州指数”即温州民间融资综合利率指数,是温州开展“金改”以来推出的重要指标,综合反映了温州民间借贷服务中心利率、小额贷款公司放款利率、民间资本管理公司融资价格、社会直接借贷利率和其他市场主体利率水平。今年以来“温州指数”保持“波动下降”,显示出在经历金融风暴的洗礼后,当地民间金融组织对借款方的选择更趋合理、贷款发放更趋谨慎。

——国际商报

民间借贷风险高发对监管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等准金融机构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行业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些机构违规经营现象突出。其隐藏的风险不仅阻碍我国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影响金融稳定。我国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风险高发,监管的有效性亟待加强。准金融机构和民间借贷行业监管难度大,监管部门要针对行业的特点,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创新监管手段,加大监管的力度,现有的诸多政策也需要监管部门细化和落实。除此之外,加强行业自律也是降低风险的重要举措。比如,设置准确的定价机制,透明的风险指标,合理的风险拨备以及严格的违规惩处制度等。

——金融时报

中国多地民间借贷危机折射经济转型之紧迫

  民间借贷危机无疑给中国经济敲响警钟,经济发展急需转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出现回落,固然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一些体制机制弊端,制约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华网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