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农民的城市:钱从哪里来

2010年04月16日 14:50  CCTV-对话 我要评论

CCTV《对话》供稿

(本期节目将于2010年4月18日晚21:55在CCTV财经频道播出)

    在城市化进程中,浙江龙港镇是个有传奇色彩的地方。25年前,龙港就成为了全国最早的突破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的先驱,打破了壁垒森严的城乡分隔体制,成为农民参与城市化进程的标杆。在没有花国家一分钱的情况下,龙港农民自己集资建造城市,进行土地买卖,买地建房送城市户口。龙港的发展经历了一连串的故事,其中有转型的痛苦,有机构制度改革和体制变革的创新,龙港的故事能给我们今天的城市化发展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发吗?

    主持人陈伟鸿:“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城镇,它的背后其实是花费不菲的。包括市政建设,包括你的绿化,最初大概需要花多少钱?”

    龙港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大概我们下水道的道路、自来水要花500万。”

    陈伟鸿:“镇里有这么多钱吗?”

    陈定模:“没有钱。国家一分钱没有,那怎么办呢?自己想办法,向农民兄弟要。”

    陈伟鸿:“农民朋友肯定也没有那么多的钱。”

    陈定模:“但是他们身上一般的都有两三万块钱,把农民口袋的钱拿出来是很不容易的,我第一时刻想到了马克思的级差地租,把龙港规划的地分为六个等级。”

    陈伟鸿:“开始打土地的主意了?”

    陈定模:“打土地的主意,卖地不敢,卖地是非法的,要坐牢。我就变通,中国的东西你不要顶在那里,变通、变通,一变就通了。”

    陈伟鸿:“这还没变通呢,这么多人就被忽悠了。这个地是不让卖的,然后你怎么变通让它能够变出钱来,让你来建造这个城市呢?”

    陈定模:“我就是,比如说这一条街,每一条街我都画好。临街的一个单位是42平方米占地,划六个等级,有五千的、四千五的、三千的、二千九的、二千七的、二千二的这么六个等级,你要这块地你就得交这么多钱。交了这钱干什么呢?修路、造自来水、下水道。标价,标价一块块卖出去,把它卖了。”
   
    陈伟鸿:“卖出去了?”

    陈定模:“到1984年12月31日我们就卖完了,不卖了第一批。”

    陈伟鸿:“还有一个截止期限?”

    陈定模:“期限,每天我这里几乎都是几千、一万人。到1984年12月31日,那天就排着队,那时候没有银行,信用社叫一个出纳过来收钱。大家手里拿着一捆一捆的钱,有的交一万的,有的交几千的。当时排队排了很长,晚上人还有很多,我就派了民兵出去,到了明天早晨7点钟以前就要撤售。这样我们到了12月31日那天凌晨的时候,我们收了一千多万。”

    陈伟鸿:“那时候几乎没什么太多的人见过一千万长什么样,你自己那天一下子见到一千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陈定模:“兴奋、激动,睡不着。原来我怕搞不起来,没有钱。人又蜂拥过来了,钱又蜂拥过来了,就不怕了,心里有底了。”

责编:肖成迪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边看边聊

登录 | 注册

内容 

验证码:
视频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