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2010年04月16日 14:52 CCTV-对话 我要评论
CCTV《对话》供稿
(本期节目将于2010年4月18日晚21:55在CCTV财经频道播出)
龙港的“卖地运动”,改变了这片土地的命运,缔造了如今繁华富裕的“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而当年刚刚结束“造城”的龙港,也曾面临如何发展工业的难题。
主持人陈伟鸿:“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之下,我们看到很多的楼房也拔地而起了,厂房也开始出现在了我们龙港镇了。那您现在需要考虑到工人这个问题了,农民大家都进城了,那这个工人的问题是好解决了,还是更难解决了?”
龙港第一任镇委书记陈定模陈定模:“我刚才讲了,人有了,钱有了,现在最苦恼的是什么呢?反对的意见很多。”
陈伟鸿:“现在出现反对意见了。”
陈定模:“有的人说陈定模在唱空城计,房子盖起来没人住,后来有人了,有人没企业。我说这个大可不必担心,为什么呢?我说他们进来盖房子,盖房子需要施工队,需要建筑材料,需要沙石料,需要红砖,还有搬运等等,这些事业就兴起来了,把第三产业带动起来。”
陈伟鸿:“这些本来都没有的?”
陈定模:“全没有的,现在就带动起来了。一些农民没有钱进不来的,他就可以在这里打工。当时的龙港,我记得当时有的人是泥瓦匠,等龙港建了以后他就锻炼出来了,管理水平,技术的水平就上来了。像陈瑞教(第一批龙港居民),现在中国国字号的集团公司了,生意做到50多个国家,那是很大一个老板。他原来是一个裁缝师,龙港这个城市造就了一大批的大老板。”
陈伟鸿:“所以陈瑞教也是从中受益最多的其中一位。现在自己怎么来看自己当年这个抉择?”
陈瑞教:“原来是做服装,做裁缝师傅。在陈家堡做的时候,农村在做的时候可能就两个人在做,到龙港来的时候我变成六个人。龙港的人多,衣服一做,我还要给别人加工,我给别人一加工钱赚得就不一样了,你就马上拿到钱。在农村,你做的几户就是几户。”
陈伟鸿:“上官(第一批龙港居民)当时到了龙港之后,比如说从做生意这个角度来讲,跟你以前做生意有什么区别吗?”
上官:“差20倍。”
陈伟鸿:“差20倍?”
上官:“对,规模就差20倍了。在别处赚一块,在龙港有二十块赚。它那里效益好,电便宜、水便宜,在农村电也贵、水也贵,交通不方便,进材料都不方便。”
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教授叶裕民:“我觉得这是非常经典的一个城市和乡村聚集和分散,对于工业化发展的影响。其实对于工业来说,我尽可能地和其他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我享受外部规模经济。所谓外部规模经济就是工厂之外的发展条件越好,我付出的成本就越低。刚才陈总说的这个就是,我进城来以后交通成本下降了,水的成本下降了,电的成本下降了,所有的基础设施,规模化建设给企业提供的成本都下降了,这就是企业的聚集经济。城市之所以对企业有吸引力,就在于它有聚集经济。”
责编:肖成迪
相关链接:
声明:中国网络电视经济台所载视频、文章、数据等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