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认为,作为传统贸易平台的广交会受到各种冲击,独霸进出口贸易入口的地位已经逐渐动摇。
广交会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随着我国开放度的逐年提高,已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出现新的贸易平台实属自然。张建平分析,目前各省区市国际贸易频繁,外向、开放型经济体成为现实需求,各地不同的博览会、专业贸易洽谈会众多,沿海的港口城市有大量的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去年又新开办上海自由贸易区,这些分布全国的展会、园区无疑分流、弱化了广交会的作用。此外,我国有不少“基地式”的贸易,逐渐形成的专业市场,同样吸引了大量客源,比如说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城、广州20万的非洲人贸易社区等。最后,电子贸易的迅速崛起,跨境贸易增幅巨大,都会影响到广交会的成交额。
在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巡视员聂林海看来,电子商务可能成为影响贸易形态的重要力量。
去年11月4日落幕的第114届广交会,扣除汇率波动因素影响,成交额环比下降10.9%,同比降3.0%,数据难言乐观。
张建平分析,电子商务的冲击已经使不少小型传统销售平台遭遇重创,比如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关村。
作为IT卖场的标志,中关村过去非常火爆,区域中的鼎好、海龙、太平洋等成为电子消费的风向标,摊位一处难求,但近年盛景不再,有些不得不谋划转型。另外一个受冲击严重的是书店,传统书店有40%被迫关张。张建平介绍,去年商务部对上海市百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2012年有10%的百货商店关门,像淮海路曾经的购物中心,实体店沦为电子商务的“试衣间”,不少已经难以为继。
另一位跨境电商出口易联合创始人李洲认为,内贸企业受到电商打击的故事将在外贸领域上演。
李洲认为2014年是我国外贸电商元年,企业本身的自我觉醒也将是传统广交会模式受到的冲击的另一股力量。在2012年之前,传统外贸和传统制造业几乎没有企业进入过电商行业;2013年,传统企业开始进入这一领域。同时,大量资本进入外贸电商领域,这些都奠定了今年外贸电子商务大爆发的基础。
面对冲击,广交会的对策是依托传统平台,在传统的实物贸易功能上,提供信息交流服务,这一举措早在5年之前已经开始。
广交会副主任、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王润生介绍,近5年来,广交会设立了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PDC)、举办了“设计提升贸易”系列活动、组织了广交会出口产品设计奖(CF奖)评选,同时逐步加大对会议论坛的投入、构建会议论坛的题材体系,为参会企业打造了一个高端资讯的交流平台。
王润生介绍,2013年的两届广交会共举办设计展示、主题论坛55场,吸引了来自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西班牙、瑞典、希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中国大陆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125家设计机构与会,设计展示面积2025平方米,逾2万人次国内出口企业代表参与。两届广交会共促成出口企业和设计机构合作意向1.8万多项,其中有3000多项是实质性合作项目,并最终转化为在广交会上销售的新产品,成功转化率近2成。此外,广交会期间,主办方邀请了31位境内外资深专家学者,举办国际市场、工业设计、国际营销、潮流趋势和技术研讨主题论坛。今年,设计展比去年增长21%,主题论坛增加到8场。
此外,广交会还利用积累资源,发起“参展企业邀请采购商活动”,与上届相比,今年受邀参加企业比上届同期增长2成。
全球电商看亚太,亚太电商看中国。去年我国占亚太区60%以上电商B2C的份额,外贸电子商务的爆发式增长已成确定性趋势。亚马逊中国的第三方平台业务副总裁方淦介绍,2013年的年底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电商市场。2013年的中国进出口贸易25.83万亿人民币,其中跨境贸易仅占12%;预计未来三年,占比将达到20%。我国外贸进出口展会、企业,只有顺势而为,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广交会一直被视为中国经济和外贸的晴雨表与风向标。主办方说,本届大会展位总数达到59708个,比上届增加169个;境内外参展企业24581家,比上届增加64家。
“尽管受到了一些国际复杂因素影响,但我们相信本届大会的到会境外采购商人数会超过上一届的水平,接近去年同期举行的第113届到会人数。”广交会新闻发言人刘建军说。
参会的中国企业则认为,这一预判意味着会有19万名采购商出现在大会现场,也显示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依然低迷的当下,继续保持了产业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另一家全球知名的中国大型家电企业海尔就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了这种信心和力量:率团出席交易会的海尔集团欧洲大区市场总监孙树宝说,这家企业首次将自己在全球24家工厂的产品全部带到了展台之前,而通过接入移动互联网而开发的一系列高度智能的家电产品,则有望成为全年实现稳定增长的核心动力所在。
作为全球最大的空调生产商,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销售市场总监陈绍林相信,和一些外界猜测相反的是,当下中国有能力在刺激经济和继续推进改革之间取得平衡,这是因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基础要比这些猜测牢固得多。
“和其他很多中国企业一样,我们并不把增长的希望寄托在政策的庇护上。只有自身真正拥有技术创新和客户体验改善能力,企业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这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所在。”他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