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往期查看

猪肉价格有望止跌

    本周,国内猪价延续了自去年底以来的深度下跌惯性,北京超市五花肉每斤零售价已跌破10元。很多地区的生猪收购价跌到了每斤5元左右,东北等部分地区甚至跌到了每斤4.8元。在菜市场上,猪肉的价格行情甚至比大蒜、生姜的现在市场上的价格行情还要低。[详细]

记者观察

周期误判 产能过剩

  在生猪行业,有一个特别的经济现象即“猪周期”:价格上涨——产量增加——价格降低——产量减少——价格再次上涨。

  一般来讲,“猪周期”通常是3年左右一个完整周期,养殖户每轮都要经历“过山车”式的价格波动。通常情况下,规模化养殖场在劳动效率、饲料成本、资金方面优势突出;而大多数散养户,即使部分不考虑人工成本,其饲料、成活率控制方面的劣势也将反映到单位成本偏高上,同时资金实力较弱,经受不住猪价周期波动风险而被洗牌出局。

  本轮下跌周期始于2012年。在此以前,猪价高烧不退,养殖户纷纷扩大规模。2012年2月份以后,由于供应过剩,国内猪价持续走低。去年南方春季低温阴雨,大量仔猪死亡,夏季生猪出栏量下降,导致猪价连续上涨。虽然价格在涨,但生猪存栏总量过剩的状况并未改变。许多养殖场把去年6、7、8月份价格上涨当作新一轮上涨周期的开始,普遍扩大规模、压栏惜售,以致秋后供应量大增。

行业变局 散户将减少

  对于散养户来讲,既无高效养殖方法,也无成本优势,在每头猪亏损300-400元时,现金流通常无法坚持到4月以上,便会出现清栏的现象。

  随着我国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畜禽粪便、污水等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也迅速增加,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早在2001年,原环保总局就专门制定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对于防治畜禽养殖污染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政策整体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使得养殖污染事件时有发生。

  政府于2013年底出台《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提供法制保障,并于2014年1月1日正式实施。

  在新《条例》出台后,地方政府对当地养殖户、场加强监管的同时,将有更多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养殖场被迫退出。

  机会成本增加、周期洗牌、环保压力加大,迫使散户,甚至是中小养殖场快速退出养殖行业。中信证券研究团队分析指出,目前养殖散户逐步退出市场,而大型养殖场和专业养殖户正在快速替代,其中专业养殖户(50-200头母猪)预计将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作为主流养殖结构。

供给将减少 支持价格回升

  根据农业部4000个监测点统计数据,截止三月底,国内生猪存栏量为43416万头,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2%;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791万头,环比下降1.6%,同比下降5.1%。

  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金厚表示,能繁母猪存栏量已低于农业部“4800万头”的预警线以下,标志着根据传统定义,未来6个月生猪供给量相对需求将呈现“吃紧”的状态。而由于生猪养殖目前仍处于大幅亏损状态,能繁母猪的淘汰进程或将持续,预计后续生猪供应量有望继续收缩,推动生猪价格止跌、企稳、回升,逐步走出目前的低谷。

  根据博亚和讯统计,4月15日国内商品肥猪均价为5.36元/斤,月环比(3月15日,下同)下跌7.6%,目前生猪养殖平均单头亏损320元-360元(上市公司单头亏损150-200元)。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连续3个月处于深度亏损,部分养殖户开始有计划的加快淘汰能繁母猪,并减少后备母猪引种。此外,4月15日全国仔猪均价10.0斤,月环比下降4%,为节后首次出现下跌。

  往年来看,由于目前补栏的生猪将于10月前后的消费旺季出栏,故4月是仔猪销售的旺季。仔猪价格于旺季下跌,说明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或缺乏充足的补栏资金。因此后续生猪供给水平将持续下降。

  能繁母猪存栏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未来6-12个月生猪供给水平,从供给角度看,对生猪价格有预判作用。申银万国分析师赵金厚预计未来生猪供给水平将处于平缓下降的状态。在能繁母猪存栏量持续下滑,补栏积极性下降的推动下,赵金厚预计生猪价格下跌空间有限,猪价于4月底至5月有望见底,5-7月缓步震荡回升,7月底至8月临近消费旺季涨幅有望扩大并回升至6.8-7元/斤的行业平均盈亏平衡点以上。预计5-9月猪价整体反弹幅度在30%以上。

猪肉进口价低于毛猪价 养殖业陷泥潭

  来自北京新发地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猪肉价格仍处于回落中,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8%。而全国猪价连续下跌,也让养殖企业陷入集体深度亏损的泥潭,自繁自养生猪平均亏损达到331元每头,为15年来亏损程度最高。

  最近市场上有个词叫做“肉不如姜”,就是猪肉价格还不如生姜贵,姜12块钱一斤,猪肉卖9块。2013年底,白条猪的平均批发价是每斤9元,此后价格就开始回落,上周白条猪平均批发价是每斤6.5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4.38%。新发地市场的负责人说,这是猪肉自2010年6月下旬以来的最低价格。

  不仅如此,根据搜猪网的一份调查,目前多地养殖户亏损幅度达到历史较高的水平,部分中小型猪厂资金链已经濒临断裂。据华夏时报报道,猪肉价格猛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今年有很多人都比较看好市场,一再扩大养殖规模,导致毛猪的存栏量大增,养殖场里养的生猪太多了,市场供应量一大,价格自然就跌了。目前屠宰场的冷冻库里还存储着大量白条猪。第二是因为进口猪肉的冲击比较大,前两天有消息称双汇集团将从宁波口岸集中进口大约3500吨美国冷冻带骨猪肉。虽然这个规模看上去并不大,但是目前国内已经生产过剩,如今再进口,而且价格还低于国内的毛猪价,这也被一些人认为是压跨养猪人的最后一根稻草。不过也有企业认为,进口猪肉价格比较便宜,这样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至少5个点。

  目前,我国猪肉进口呈现逐年递增的局面,有业内人士估算我国猪肉目前有51万吨属于产能过剩,猪肉市场受到进口猪肉的冲击将越来越大,这些事实和即将带给市场的影响都不能小视。[详细]

媒眼

客观看待猪周期 行政手段熨不平猪周期


    农业永远是一个涨涨跌跌,有很大的周期性的产业。比如说姜,2010年时候的姜你军,那时候涨得很厉害,但后来又跌得很厉害。这一涨一跌之间,因为在跌的时候,有人因为有了供不应求的预期,那么对于姜农来说,它也会稀售,对于一些商贩来说,他也会囤货,这样也就加剧它的价格的上涨。猪肉是也一样,现在有一个供大于求的预期以后,很多养猪户也越养的多,那他亏得越多,所以也都很快地上市了。

  有关部门一直试图在破解这个难题,但是解了很多年,也出台了很多办法,可能在某一个阶段会有一定的作用。比如说在猪肉价格特别高的时候,这样有一些扶植的政策,补贴的政策,猪肉的价格真得就降下来了。但是这一降下来降多少,可能这个量的又把握不住。所以一直以来,这样的一个政策在执行当中,总是不能够圆满地解决,熨平猪肉的价格。补贴到现在执行了五年,由原来的五百头以上这是农业部统计的数据,五百头以上的猪厂,那么由原来的占的整个猪的出栏量的10%,提高到38.5%,五年涨了这么多,非常厉害吧。但是你看最后的结果仍然是这个样子。

  农业生产所自然形成的周期,我们应该客观地去看待,是不是一定要通过各种行政的手段来熨平这个周期,我觉得做不到的事情,你硬要去做,最后的结果,还是做不到。

——央视财经评论

要保护好两头受气的规模化养殖户和消费者


    从整个产业来讲,就是这些中型的养殖户,在中国为什么这些大型的养殖场很难生存?就是它和一些农户的散养和这些规模化养殖相比,它的成本要高很多,所以上市公司养猪是不合适的。我们国家大量的一种方式就是公司加农户,农民来讲,公司收购之后进行加工,所以赚大头的是公司。那么国家的一个政策,我希望是两头的,这个是代表绝大多数群体,让这两头的都能够过好了,整个国家就好了。所以我们最担心的是这些养,前几年扩大生产的这些规模化养猪的农民和这些消费者,他们两头怎么才能保护好?

——央视财经评论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