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往期查看

今年奶价疯狂不再

    目前,市场上对乳制品行业的担忧主要有三点:其一,原奶短缺是否会成为常态,原奶价格是否有下降的空间?其二,行业增速已经趋于稳定的情况下,龙头企业如何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速?其三,进口液体奶是否会冲击国内乳品行业?[详细]

记者观察

原奶价格影响因素

  市场普遍认为原奶价格急速上涨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是本身奶牛的生命周期就是6到8年,往前倒推,2004年、2005年实际上是奶牛存栏量涨幅最快的几年,其中增加的奶牛存栏量在这两年面临着集中的淘汰,导致供给端自然的收缩。

  再一个是2012年到2013年,由于整个散养户体系长期亏损,同时牛肉的价格高企,导致大量的散户集中退出,这也是非正常宰杀的原因。

  气候异常也是牛奶产量重要影响因素。2013年南方夏季异常高温,导致奶牛产奶量的下降。去年新西兰的干旱,进口奶粉价格同样上涨,实际上就是国外的原奶价格上涨。

  由于很难获取真实的2013年非常规淘汰奶牛的数量,有关研究机构按照模拟测算表进行推算,结论是只要2013年淘汰奶牛的比例不超过18%,也就是144万头,2014年泌乳牛的存栏量有望回升到2012年的水平,如果叠加一部分正常淘汰奶牛的进度,2014年泌乳奶牛的存栏量将获得一定程度的增长。这也解答了市场普遍关心的问题,就是2014年国内原奶价格是不是还会急速上升?奶业专家王奇玮认为这个可能是小概率的事件。

  根据王奇玮的判断,随着奶牛养殖规模化的提升,每年平均奶牛单产也会稳步提升,考虑到这个因素,如果2014年不再出现极端的高温天气,原奶供应量大概率将会较2012年有所增长。

  去年三季度奶价急速上涨的关键原因是非正常宰杀,长江证券分析团队也对这个因素做了测算。实际上按照2012年奶牛养殖成本和单产计算,如果按照原奶收购价格超过3.8元每公斤测算,那么一个普通散养家庭养殖7头奶牛的净利润会达到5万元左右,超过一对普通农民外出务工的年收入。目前的奶价已经到了4.2元,非正常宰杀奶牛的情况将会大幅度减少。

  实际上从春节后,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已经开始出现下降的趋势。截止到2月26日,内蒙古、河北等十个奶牛主产区的生鲜乳平均价格是4.23元每公斤,环比下降0.5%。如果进一步跟踪国内奶价下行的趋势就会发现,同时伴随着奶价下行,新西兰奶粉的价格也出现了大幅下跌。3月4日举行的恒天然奶粉拍卖价格下降明显,全脂奶粉拍卖价格为4703美元每吨,环比2月18日下降5.9%。

国内奶企要进行全球布局

  其实从去年年底,养殖户已经开始逐步在补栏,这就使得2013年非常规宰杀导致国内奶价的急涨可能不会在2014年再度出现。

  实际上从全球供需来看,中国实际上是最大的买方,新西兰是最大的卖方,我国是全脂奶粉进口的第一大国,在全球奶粉的净进口国当中,除了中国大部分的国家都是中东、北非等低纬度的国家。

  按照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0年的数据来看,中国全年乳品进口量是33.7万吨,占到全球总进口量的19%,比第二名阿尔巴尼亚高出一倍。另一方面新西兰是最大的乳品出口国,出口量占到全球出口量的62%,新西兰国内的乳制品产量95%用于出口,奶粉大约有77%出口到中国,因此中国的需求直接影响到新西兰奶粉的出口和奶粉的价格。国外奶价和国内奶价是有联动效应的,新西兰本身由于2013年极端的天气导致供给端的收缩,在2013年上半年大洋洲和欧洲经历的极端天气也导致了全球五大主产区的牛奶供应量预期值都在下降。

  根据美国农业部对于2014年全球原奶产量的最新的预测,由于今年以来各国天气表现正常,而且奶价处于高位刺激原奶供应量的提升,预计五大产区原奶产量将会有所增长,中国的供给也将因此恢复,所以2014年全球原奶供给应该是趋于平衡的状态,国际的原奶价格将企稳甚至可能会回落。

  “国际奶价这一轮上涨,启发我们的国内奶企要进行全球布局。”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伊利在这方面走在国内企业前列,其在2013年全球布局做了很多的工作,从4月份落子新西兰婴幼儿奶粉配方项目,到7月份联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10月份结盟意大利乳业巨头斯嘉达,包括后面的参股辉山乳业,实际上它的全球布局会在未来纷繁复杂的奶价波动当中,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

农村和低线城市蕴含增长潜力

  目前乳制品行业已经走过了上一轮高速发展的黄金阶段,逐步进入成熟期,现在行业的增速比较平稳,产量连续两年低于10%,但是整个行业的增长还是一直维持在10%到15%左右的区间。

  从行业格局上来看,蒙牛、伊利、光明三大乳企牢牢占据前三的位置,前三大集中度达到接近40%,其中伊利和蒙牛背靠着北方奶源优势,用常温奶打开全国市场,这两家占到32%左右,光明和三元这种区域型的乳企以巴氏奶为主占据区域市场,但是由于受到奶源限制,区域乳企走出优势区域还有些难度。另外一些以饮料休闲食品起家的企业,如旺旺、银鹭、娃哈哈等,也通过生产乳制品在广大的低线城市起到替代乳制品需求的作用。

  从分品类的增速来看,白奶和乳酸饮料如蒙牛酸酸乳这种,起步比较早附加值比较低,成熟基础品类,增速基本上是停滞的。近年来新开拓的品类,比如高酸奶、乳酸菌饮料和常温酸奶保持比较快的增长,这是机会品类。整个液态奶2013年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9.3%,首次跌到个位数,销量持平。

  从品类上来讲,定位较低的酸味奶和基础白奶都出现下滑,但是高端奶、乳酸菌饮料包括常温酸奶依旧保持很快的增长趋势,新兴的高端产品,例如常温酸奶、乳酸菌饮料,还有高端奶的增速都非常快。预期在未来整个格局进一步改善以后,这三个品类还会有价格上的进一步提升。

  王奇玮认为,整个奶业未来可能会形成两极化延伸的趋势。按照蛋白质含量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是纯牛奶、风味奶、牛奶饮料、乳酸菌饮料,每升的售价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顺序进行排序的,牛奶饮料和乳酸饮料往往有很多营养元素作为卖点,给消费者带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感觉,同时口味更适合非早餐饮用。乳酸菌发展较早,而且在农村市场上铺货比较广,市场占比达到40%,但是乳酸饮料的增速在往下走,未来它的空间会被营养价值更高的牛奶饮料、酸奶所替代。

  王丁棉表示,乳制品消费的另一个契机就是乳制品城乡消费不均衡,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城市居民乳制品人均消费22.15千克每年,农村消费量仅为10.20千克每年,还不到城市居民消费量的一半,各城市增速由高到低分别是省会城市14%,中心城市10%,低线城市8%左右。长江证券研究团队认为广大的农村市场是尚未开拓的一个蓝海,未来具备广阔的空间。常温酸奶这个品类在县城的普及率不是特别高,但是市场空间同样广阔,可能是下一步升级的方向。

  2005年以来整个乳制品企业不断细分消费群体和饮用场合,或者是拓展新的消费品类,满足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因此乳制品未来需求会往两极化延伸,一个是营养、一个是口味,在这两极发展过程当中进一步分化出产品线的纵深,就是高端化和大众化这两个需求。

网友呼吁奶粉价格回归 125元最为合理

  “就按照目前普通家庭的生活标准,养活一个孩子,一年奶粉钱的支出也在两万块钱左右。”一个家住北京的80后妈妈胡菲(化名)晒出了她的养儿账单。一个月的奶粉支出基本占了全家支出的30%以上。

  在一片呼声中,多美滋宣布全面降价。其中,妈妈奶粉、二段和三段奶粉的最高降幅分别为17.9%、7.9%和10.1%。以妈妈奶粉为例,降价后价格为170多元。此次多美滋的新品降价入市显得出乎众人意料。一直以来,推新品和涨价几乎可以划上等号,新品降价的现象在近年来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尚属首次出现。

  在新浪育儿频道的讨论专区,有网友指出,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一罐奶粉定价125元左右才算是真的合理。参考国际市场上125元每罐的平均售价,一个小孩每月需要4罐奶粉,月度奶粉支出约为500元。以胡菲家为例,夫妻二人月收入14000元左右,奶粉支出约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5%。相比较欧美地区3%-5%的占比,这个定价稍显合理。[详细]

媒眼

奶粉进药店 “换汤”也要“换药”


    去年,“奶粉进药店”项目在北京开始进行公共测试运行。经过5个月的运作,记者发现,由于在药店销售的奶粉普遍存在价格高、购买量少、手续繁杂等问题,所以很多消费者并不买账。

  奶粉进药店模式是从欧美引进。欧美国家推行奶粉在药店销售,不只是看中了药店能带给消费者以信任和安全感,而且把奶粉的质量与安全与药品等同起来,严格把关。然而,梦想并没有完全照进现实,除了购买地点不同外,药店里的奶粉和超市、母婴店这些地方销售的奶粉并无本质区别。

  对于父母而言,安全性是判断奶粉优劣的最重要指标。至少从目前来看,消费者通过药店买奶粉,并没有足够安全保障。相关追溯机制也未健全,如果消费者可以查询到生产、流通、销售整个链条的信息,就能迅速查到问题出在哪一环节。

  推行药店卖奶粉,如果只是从形式上带给消费者一种质量过关、安全可靠的假象,而实际上对奶粉质量安全监管依然如常,那还是换汤不换药。真想把奶粉的事做好,功夫还是应该下在源头上。

——广州日报

乳粉安全关键在“产”和“管”


    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新版细则可谓亮点颇多。在源头上,细化了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自建自控奶源的要求;在过程上,乳粉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被要求参考药品的生产规范;在市场端,要建立从原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所有环节的追溯和召回制。按照这个链条监管乳粉,堪称史上最严。

  但是,借此能否重树消费者对国产婴幼儿乳粉的信心,改变外资企业占六成份额的市场格局,仍有待观察。近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食品安全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我国乳粉安全的最大问题是生产过程不可控,而事后监管又不到位,惩罚和淘汰机制弱化。解决之道,必须向“产”和“管”要安全。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新版细则出台,迫于全面整改和设备采购资金的压力,以及自建自控奶源的转型,很多中小企业将面临窘困处境。业内预测,预计将有三分之一的企业会被淘汰出局。若真能如此,大环境所形成的压力会让保存下来的企业更为慎重,以免品牌轰然倒塌,乳粉业或许就能看到重振的希望。其实,追溯制也好,重新洗牌也好,关键是让乳粉企业从被要求对消费者负责,转向既对消费者负责、又为自身命运殚精竭虑。

  当然,再好的制度构建,也只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功效。这就需要回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建立更为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使权力和责任紧密挂钩。借乳粉新版细则发布之机,需要加大突击检查和抽样检测的力度,让追溯制和召回制强硬起来。

  正所谓不破不立,只有主动监管细密有效,生产环节不敢弄虚作假,质量控制惮于走过场,消费者重树信心才有开端。

——京华时报

让婴儿奶粉成为食品安全突破口


    奶粉虽小,却可代表一个国家的产品品质。管中窥豹,叶落知秋,婴儿奶粉已成国产品牌质量安全的标志性产品。抓好产品质量、重塑消费信心,这是一个重要突破口。对此,下大决心,使“撒手锏”,以牛刀杀鸡,毫不为过。

  打一场提高婴儿奶粉质量的攻坚战,生产企业要勇担首要责任。提高产品质量,光靠政府管是管不出来的,关键在企业。要严格准入制度,发挥市场作用,鼓励兼并重组,鼓励做大做强;要转变支持方式,真正扶优补优,对企业、对奶农的补贴,不能撒胡椒面,不达质量标准,不能一味补贴;要帮助企业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检验检测能力。

  打一场提高婴儿奶粉质量的攻坚战,政府要实施更严格的全过程监管。要像监管药品一样,监管婴儿奶粉。监管标准、监管手段、监管过程,都要更加严格,更加有效,全程可控,全程可溯。对各个环节的监管责任,都要落实在具体部门。

  打一场提高婴儿奶粉质量的攻坚战,重在重塑消费者信心。信心的恢复,需要一个客观过程,需要一个积极的舆论环境。政府的每一分努力,企业的每一分改进,都应该让全社会看得到、感受到,以此提振信心。

  提升婴儿奶粉质量安全之箭,挽弓月满,已在弦上。要保证离弦之箭准确中的、不偏不倚,仍需各方用力。

——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