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去向
2012年3月17日-3月19日,在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2”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知名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共同把脉中国经济,寻找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详细]
李克强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主攻方向是调整经济结构,战略基点是扩大内需,转方式根本在于创新体制机制。
财政部长谢旭人指出,今年将从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和健全税收制度改革三方面深化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大局。
李稻葵认为,不能够指望房地产在一年内就调整80%,否则会带来非常大的副作用,调整要强调过程,要强调要软着陆。
张维迎指出,虽然教育经费占GDP的4%要落实了,但历年财政对教育方面的拨款到九、十月才下来,年底大学都在突击花钱,有很多的浪费。
中国的增长模式在过去取决于外部需求,这是不可持续的,中国必须从依靠外需的推动更多转向内需的推动。
刘遵义认为,中国要实现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需要在三个领域进行改革,一是改革税收体系;二是实现资本帐户可兑换;三是改革社保制度。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产业升级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投入太多,成本太高,用这样一个方式要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可持续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还是经济体制障碍没有得到消除,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没有建立起来。
中国面临经济增长潜力下降和物价上涨压力大的双重挑战,经济发展当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金融领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中国应该从三个领域开展工作加速经济转型:第一要继续支持增长;第二把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和出口拉动转变为内需拉动,第三需要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
中国债券市场比股票市场弱很多,原因我们认为在体制上有很大问题,一级市场三个部门扯皮,二级市场两个部门打架,债券市场处于割裂状态,发展比较有限,中国资本市场一条腿粗一条腿细。
这么多年形成的房地产的问题,不可能指望在一年或者半年内解决,而需要一个过程。“不能够指望房地产在一年内就调整80%,那个带来种种的副作用会非常得大,一定要调整,但是要强调一个过程,要强调要软着陆。”
我国把加大科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力度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四大措施之一,我国科技创新取得快速进展,近5年中国研发经费支出实现了每年20%以上的增长,其中企业研发支出占七成以上。
郑永年反对全盘私有化的方法,认为应允许国有企业发展,国有企业可以分利。“对中国国有企业实行鸟笼经济,把国有企业赶到鸟笼里面去了,在具有战略地位的地方搞一点国有企业。”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非常糟糕,主要是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农民工本身没有动力去参加城市中的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也没有动力为农民工缴纳社会保险。
中国将进入新的医疗产品改革时期。为了进一步推动效率,国家应更好的鼓励医药从业者和零售商,保证市场的竞争和公平性,整个医疗服务将实现高度整合。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秘书长古利亚认为创新可以促进增长,重启经济复苏,提高福利水平,同时解决环境方面的问题。创新是中国改革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是中国新型发展战略的核心所在。
余永定:中国是全球央行印钞受害者 欧美一些国家通过印钞票的方法把他们的债务“胀”没,而令人担忧的是欧洲可能也在走这条路。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会造成货币贬值。 查尔斯·达拉拉:欧洲面临增长危机 欧洲面临两种不同的危机,增长与财政的危机和银行体系的危机。